標籤分類

2011年9月20日 星期二

我們要這樣領會阿彌陀佛的悲心與哀憐

                             來源:菏澤佛教在  分類:弘法摘錄

阿彌陀佛在常寂光土觀到我們這些眾生輪轉惡道的痛苦,哀湣切切;見到眾生受苦惱時,如箭入心,欲拔其苦。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救度,隨形六道,念念不舍
    《清涼山志》記載這麼一個公案:有一比丘在五臺山欲往他處參學,遇到一異僧給他一封信函,囑託他轉交給薄荷,也沒有說出投寄的地址。一日那比丘路過衛輝,聽到一群兒童口呼薄荷,比丘即詢問薄荷在那裏?小兒指著牆下所臥的豬回答:“那就是。”比丘取出信函,口呼薄荷名,投擲過去。那頭豬人立,以兩蹄接書而置口中,當即立化。比丘此時方知此豬乃菩薩所現。原來那家屠夫所殺的豬甚多,若其豬至薄荷前,則便任屠夫宰殺,了不逃走叫呼。所以,屠夫愛惜薄荷,凡是準備宰殺豬,便牽薄荷至其豬邊繞之,則群豬直同死豬一般,任其殺之,以故多年存養薄荷而不殺。薄荷身清潔,愛食薄荷,是故以薄荷為名。原初那比丘受異僧信函而去,于途中思維,此信函將投何所,乃私拆其封,信函大意謂:眾生若得度脫,即當速返,免致久則迷失。比丘見了,心中詫異,便將信口封好。當這位比丘見到薄荷立化時,方知薄荷是大菩薩應化。繞豬一匝,而群豬即證無生法忍,其威德神力,不可思議。
    所以我們要知道,“憐念眾生,隨形六道”,佛就像一個慈悲的母親,憶念一個悖逆的兒子啊!所以,阿彌陀佛對我們這些眾生的慈愛,是超過世間的父母。世間的母親對子女是最慈愛的,所以一般塑造菩薩形象大多塑成母親的形象,因為母親對子女是無私的奉獻,子女生了病,她恨不能把病都移到自己的身上來,自己不吃也得給子女吃。然而子女如果剛強不聽話,忘恩負義,母親的慈念或衰或心生悔恨。然佛對眾生的慈愛,是永遠不會疲厭的。眾生越悖逆,佛的慈念尤深,就像母親面對多個子女,對那些身強力壯,很有能力的子女很放心;唯有對那個身弱多病的孩子,倍加慈愛關注,處處為他的出路著想,甚至自己去世還要考慮為他留下一筆財富,總怕他挨餓受凍,受人欺侮。諸佛如來對待六道輪回中的我等眾生,同樣的慈念。誠如善導大師所說:諸佛如來大悲于劇苦眾生,悲心偏重憐憫護念生死苦海中的常沒眾生。為拯救眾生故,殷勤勸勉求生西方淨土。正如溺水之人,亟需急救,而對岸上行走者(喻聲聞緣覺),則稍可暫緩。我們這些眾生正是生死苦海當中將罹滅頂之災者,阿彌陀佛拯救的憐念與行為,將是如何的刻不容緩。垂手深淵,已曆十劫,倚門相望,不疲不厭。我們要這樣領會阿彌陀佛的悲心與哀憐。
                              ——選自:大安法師《首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講記

文章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