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念佛是明心之最要”)“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
(摘自《徹悟禪師語錄》)
淨心,就是談行持了。《華嚴》講圓融和行布,圓融可以一超直入、頓悟,在凡夫地上也能夠見解與佛同齊,大徹大悟,但是在修證的過程當中也不無次第,從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到十地的過程,這是淨心的過程。但是這個次第,也不如念佛殊勝,“亦無如念佛”。這話是不是溢美之辭呢?是不是在抬高淨土法門,而且有些自我誇耀呢?不是這樣的,這是有他的道理的。為什麼清淨心的行持沒有比念佛更殊勝呢?因為“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清珠下于濁水,濁水不得不清。佛號投於亂心,亂心不得不佛。”“一念相應一念佛”,體現了淨土法門的一個本質特點:以佛的果地覺作凡夫修行的因地心,因心果覺相互互動、感應、溝通。
首先我們從往生這個層面上來看,怎麼叫相應?阿彌陀佛四十八大願要接引一切眾生往生到西方淨土,去得阿鞞跋致,去圓證佛果。我們凡夫也發起厭離娑婆、欣求極樂的願心。凡夫願往生的心和阿彌陀佛願攝受眾生往生的心,這兩個願心相應,首先要這樣。
然後,從名號的功德來看,阿彌陀佛名號是無量光、無量壽的意思,無量壽是豎窮過去、現在、未來超越時間的德能、寂定,無量光是橫遍十方超越空間的德能,所以無量光、無量壽就是法界的體性,就是一切眾生的本覺。一切眾生都具有佛性的本覺,但都被汩沒在煩惱、執著裏面。現在我們一念覺悟,開始修行,這就是始覺。始覺就是淨心的過程,始覺和本覺合一就是究竟覺,就成佛了。那麼這句彌陀名號,就是我們的本覺;我們以信願念這句名號,就是始覺。始覺和本覺相應,也就是我們能念的心是佛,所念的名號也是佛。佛佛相應,佛佛相念。是心作佛,是心是佛,這是第二個相應。
【注】相关博文:1.“念佛是明心之最要”(11月16日張貼)
2.“一切法門,以明心為要”(11月13日張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