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分類

2013年1月4日 星期五

怎樣建立對淨土法門的信心?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法師開示
怎麼樣建立信心?一般來說,從信心建立來看有兩種類型,一種是頓信,頓然相信。就是此世的念佛行人,宿世曾經修過念佛法門,曾經跟阿彌陀佛結下甚深的法緣。在這一世,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聞到念佛法門,聽聞到六字洪名,如《無量壽經》(吳譯):“衣毛為起,淚即出”,這是他宿世有念佛的因緣哪。所以信心很難說,如要通過研究、通過第六意識、思維邏輯求證來進入,那是很難的。有時候信是非常情感化的,是宗教體驗式的,似乎談不出理由,聞即信受。
還有一種信心就是漸信,漸漸地能夠去信仰。如果不能當下契入的話,我們首先就想到對佛的信心,把對釋迦牟尼佛的信心先建立起來。釋迦牟尼佛不會說假話,他教我們不要打妄語,他更不會打妄語。他在千經萬論裏都說西方極樂世界的存在,於是,雖然我一下子很難接受,但由於是佛說的,我就先接受它,這是“就人起信”。
然後是“就法起信”。這個念佛法門是釋迦牟尼佛宣說的,是阿彌陀佛慈悲建立的,而且是歷代的西天、東土祖師遍覽《大藏經》為我們選擇出來的,不斷煩惱、帶業往生、橫超三界殊勝的妙法。我們從這個契入,不斷增強信心。但往往有些自認為很有水準的人,他要遍覽《大藏經》,對各宗各派要有一個分析比較——料簡,才能夠決定能不能相信,能不能依此修行。如果這樣就太辛苦了。實在來說,我們在法上要相信歷代祖師大德早已為我們遍覽《大藏經》而做的選擇。而且這個六字洪名就像一個靈丹妙藥,現成的中成藥。我們是危重病人,如果碰到一個良醫給我們開了方子,給我們揀了藥,最好的方法是趕緊服用啊,才能夠搶救這條命啊。如果這個良醫開了藥方,你還說,等一等,我還要瞭解你這個方子對不對,開的是什麼藥,劑量怎麼樣,藥性怎麼樣,藥理對不對,等我把這些情況搞清楚之後,我再來服用你的藥。等到這時候你還沒有搞清楚,就嗚呼哀哉了!所以趕緊服藥才能起死回生哪。對於我們凡夫眾生就是這麼一個狀況。
另外,信心是屬於智慧的範疇,而智慧跟福德是有關係的。當我們智慧不夠的時候怎麼辦?先去修福。你看《觀經》裏面,韋提希夫人(末法眾生的代表),當她要求往生淨土的時候,實際上她這時候信心智慧還不夠,所以佛給韋提希夫人教示,你先去修淨業三福——人天的福,小乘的福,大乘的福。等你的福修得比較厚實了,那這個福就能夠轉化,福至心靈。福到了心就靈光,靈光就有智慧,有智慧你就相信了!能相信你就契入彌陀大願之大海!契入彌陀大海,你就解決問題了。所以修福很重要。你看善財童子,善財童子很有福啊。他一出生的時候,地下的七寶寶藏都起來了,稱他為善財。因為他曆劫以來修得很厚的福德,所以他在逝多林一見到文殊師利菩薩就開根本智。般若智慧現前,根本智。然後文殊師利菩薩為了開發他的後得智,讓他一生成佛,才讓他向南曆一百一十一城,參五十三善知識。那麼善財童子最後的智慧還是在普賢菩薩座下,以十大願王,導歸西方極樂世界,是大智慧。然而善財童子第五十四參就是阿彌陀佛,導歸西方極樂世界。

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视频】净土之光(2012版)


                                                           來源:東林寺網站    作者:視聽中心    分類:蓮友分享

2012107日晚640分,東林祖庭大雄寶殿前的平臺上,一座集音響、燈光佈景道具於一體的舞臺臨空矗立,在這裏將舉行一場隆重的中國廬山“淨土之光”詩歌朗誦音樂法會。秋色晚風中,浩宇天穹仿佛瞬間拉開了遼闊深沉的夜幕。燈光璀璨,色彩繽紛,舒緩的“淨土之光”主旋律悠然響起……
“淨土之光”是江西籍當代詩人謝輪根據阿彌陀佛的四十八願創作的四十八首讚美詩。經由“序曲”之後的五個樂章直至“終曲”,廣征博引,引經據典,通過回憶中外古今的人類歷史:刀光劍影,爭名奪利;情仇怨海,生死別離;夢魘輪回,終無窮盡。“淚深江海猶嫌淺,恨遠乾坤未是長”, 用鮮活生動的詞句形象的詮釋了娑婆眾生在六道輪回中的悲慘和苦痛,以此喚醒眾生莫再沉迷六道,苦海無邊,應當及早回頭。同時,以佛經祖語聖言量為依據,以大量活生生的古今往生為事實,證明清淨永恆的西方極樂世界的真實存在。

線上觀看:視聽館  優酷網
          視頻下載           


2012年12月30日 星期日

淨宗乃圓頓之教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法師開示

淨土宗在佛的一代時教中,佔據何等地位呢?眾所周知,《華嚴經》與《法華經》乃一乘圓教。《華嚴經》公認為眾經之王,然其歸根結穴在於《普賢行願品》;《普賢行願品》的歸根結穴又在普賢菩薩以十大願王導歸西方極樂世界。可見《華嚴》與淨土淵源甚深。《法華經》有偈云:“一稱南無佛,皆已成佛道。”淨宗專示持名念佛,往生彼土必得成佛。有鑒於此,蕅益大師贊云:“《華嚴》奧藏,《法華》秘髓,一切諸佛之心要,菩薩萬行之司南,皆不出於此矣!”(《彌陀要解》)意謂《華嚴經》的全圓,《法華經》的純圓,這二部大乘圓頓經典的奧藏與秘髓,皆不出此淨宗念佛法門之外,證知淨宗乃圓頓之教。
《華嚴》與《法華》圓頓而不方便,鈍根眾生難以下手進修;而淨土法門既圓頓又方便,只要持名念佛,即可成辦道業。“越三祇於一念,齊諸聖於片言”(蓮池大師語),意為:吾人能持名的一念,契入彌陀願海,便可頓然超越因地菩薩三大阿僧祇劫的功行;所執持的南無阿彌陀佛片言,便可與觀音勢至、普賢文殊等諸大菩薩的德慧齊等,把手同行。可見淨土法門方便而究竟,簡單而圓頓,誠為稀有難得。
一句阿彌陀佛,圓收圓超一切法門,乃三藏十二部之大總持法門,甚深難信,不可思議。 

文章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