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2012年第3期《淨土》雜誌 作者:鹿翩翩 分類:蓮友分享
一、問世間成功為何物
幾年前,我以記者身份,去中國最貧困的西海固地區採訪。所謂西海固,是指寧夏回族自治區的西吉、海原、固原這三個縣。據資料說,這裏的年降水量比沙哈拉沙漠多不了多少,而且是列入了聯合國認定的“全世界五十個最不宜人類生存的地區”之一。
採訪結束後,我請固原縣一個村支書推薦村裏一戶比較窮的人家,以便把善心人士委託帶來的衣服和鞋子送出去。村支書說,那就去瘸子馬家。
在路上,村支書介紹說:“這個瘸子老馬,連個名都沒有,大家就叫他瘸子馬。”瘸子馬四十露頭,以前在磚瓦窯幹活的時候,砸斷了腿,因此瘸了,沒有了生計,家裏媳婦撇下閨女,也跑路了。現在瘸子馬在村裏力氣活幹不了,放了五六隻羊。
“要說窮,就數他家最窮,窮得褲子穿不起。”村支書說,“窮到這個程度了,還有人騙他。前兩年有個媒婆給他說了一出媒,結果那個女的剛進門不到一個月就跑了,他還搭上了三千多塊錢。”
等到了地方,我才知道,所謂“窮得褲子穿不起”,絕對不是誇張。院牆雖然是新的,但只有半人高,是用土坯蓋的,為了避免雨淋,上面搭了一層茅草。所謂的門,只是一兩扇舊木板子,而且站在門外,院子裏的一切一覽無餘。屋子只有三間,也是土坯的,而且很矮,也是茅草頂的。
瘸子馬正在院子裏蹲著,一個十五六歲的小姑娘正在喂圈裏的羊。村支書一進門就嚷嚷說,老馬,給你雪中送炭來了。
瘸子馬慢慢站起來,一臉的苦相,臉上的皺紋就像刀刻的一樣,看見我,卻憨厚地笑起來,說,我們家還行,挺好的。要是別人家需要,就先緊著別人家。他的眼神雖然充滿了窮苦和無奈,但卻沒有悲傷,他咧著嘴笑的時候,顯得還很陽光。
村支書走了之後,我跟瘸子馬就蹲在地上,聊了很久。讓我非常意外的是,瘸子馬絲毫沒有村支書說的那麼可憐。他說,自從砸斷了腿,媳婦跟人跑了,他為了還債,把窗戶都賣了。
什麼?我很驚奇。
瘸子馬嘿嘿一笑,指著土坯房子空蕩蕩的兩個窗戶,說,賣了六塊錢。
他說,後來,他攢了好幾年錢,想再娶個媳婦,結果攢了好幾年的錢,一下子又被媒婆騙光了。再後來,他就死了這條心,專心放羊,一心一意供閨女上學。現在,閨女已經讀高二了,明年就要高考。
我說,這日子,你覺得苦麼。
瘸子馬沉思了半天,說:“日子是人過的。只要有人,就沒有過不了的日子。我們村二百多戶人家,能讀到高中的孩子,就我們家的這一個閨女。將來,我還得供她讀大學,等她讀完大學,那時候,她就是我們村第一個大學生。”
瘸子馬拿著我送給他的衣服和鞋子,連連稱謝。他向遠處的自己的閨女看了一眼,悄悄跟我說了一句話:“我住茅草屋,我是瘸子,我蓋不起房,但我有一個大學生閨女,我覺得……我覺得自己挺成功的。”然後,他沖著我,憨實地笑了。
事情已經過去了很多年,但瘸子馬的故事一直都在我腦海裏揮之不去。他那憨實的笑容,以及說出來那句“我覺得我挺成功”時候,他那種豪邁的神情,常常讓我深夜難眠。
我在想,為什麼村支書那麼固執地認為他是個徹底的失敗者,而他自己內心卻頑強地萌發著“我很成功”這樣一個念想。
對於村支書來說,能夠擺脫農村,買樓,開汽車,才叫做一個鄉下人的成功。而對於瘸子馬來說,這些都不叫成功,能夠培養出一個大學生的孩子,叫做成功,即便連自行車也沒有,住茅草屋,也無所謂。
對於每個人而言,成功都有著不同的含義和概念。它其實跟物質條件沒有什麼關係。它是一種徹底精神追求,是對人生的自信與快慰,是一種“無愧於今生”的自豪感。
同樣對一個覺得成功的事物,對於另外一個人可能就失敗。比如諸葛亮受邀出山,為國家工作至死,這是一種成功。但對於範蠡來說,逃避官位,悄然隱居才是他希望的成功。所謂“有人辭官歸故里,有人星夜趕考場”,人心不同,成功不同。
二、成功可以“學”,但無“成功學”
但是,能夠對自己的人生充滿“自信與快慰”,內心升起“無愧於今生”的自豪感,也是相當不容易的。必須承認,這個世界,很大一部分人是懵懵懂懂地度過一生,或者是人云亦云地度過一生。而成功之人,大多是不會懵懵懂懂、人云亦云的。他們通過自己的奮鬥,成為人中龍鳳,不斷地以自己的典型,給予後人以深刻的啟發。
人給自己定一個目標,或者榜樣,或者楷模,立志要向這個方向努力。這就是向成功攀登的路程了。這樣一個路程上,的確有一些規律值得重視,可以遵循,可以借鑒。這就是說,成功可以“學”的。
比如珍惜時間,提高效率,比如處理好人際關係,腳踏實地,從小事做起,等等。但是,並不存在什麼行之四海皆准的“成功學”。我們知道,學好了烹調,畢業了就可以成為一個好廚師。學好了建築,畢業了就可以蓋一合格的房子。但學好了“成功”,你並不能畢業了就獲取“成功”。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成功對於每個人而言,都有著不同的含義,因此,它的技巧和準則,也自然會存在不同。
但是,最近一段時期中國大地流行的“成功學”卻正如火如荼地燒紅了半邊天。這些成功學相對于古人對於成功的忠告和勸勉,已經完全走了形,變了味,說它狂熱實在是客氣,更準確的說法,是一種猙獰的熱潮。
以最流行的卡耐基成功學來說,仔細讀過後發現其中沒有什麼新意,因為中國古人已經給予了很多智慧的告誡。但我不明白的是,為什麼這些反復被古人說過多少遍的話,非要到了卡耐基的書裏,才成了值得學習和效仿的標杆了呢?
以《卡耐基對人生的十二條忠告》其中的三個忠告為例:
忠告之一:敬業勤奮是安身立命的根本。
孔子說: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意思說,做人的根本是生活要嚴謹,做事要非常認真投入,與人交往要有忠誠的品格。
忠告之二:知識決定命運。
其實在三字經裏,就已經談到了這一點,“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意思說,人的本性都是差不多的,但如果沒有得到正確的教育和知識,性情就會變化,其實就是指命運也會發生變化。
忠告之三:壯志淩雲的想,腳踏實地地幹。
陸遊在詩裏說到,紙上得來終覺得淺,需知此事要躬行。就是教育他的兒子要腳踏實地地幹才能得到真知識。
我們不能不承認,儘管現在的所謂成功學實際用處不大,但它的的確確成了一套非常具有迷惑力的理論。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本來完全不應該存在的“成功學”就成功誕生了。
三、成功學是一種喚醒內心魔鬼的幻覺
因為採訪和寫作的需要,我曾經親身經歷過臺灣某位成功學大師的講座。不能不承認,他的講座比相聲精彩多了。但聽過幾次之後,基本套路就比較明顯了。不管他怎麼說,其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喚醒你內心對成功的一種幻覺。
比如說,當你沉浸了他的那些關於成功的描述時,你會恍惚覺得,其實會場外的世界很簡單,只要你的意志足夠堅定,對成功的信心足夠充分,會場外的世界,都可以讓你踩在腳下,你恨不得馬上走到外面,對這個世界高聲呐喊:來吧,我們決一死戰!
已經有很多心理學家從專業的角度仔細分析了這種“集體催眠術”,我就不再多談。但是,當你身邊數千人高聲呐喊“我一定要成功”的時候,真的是震耳欲聾,你很難做到不心潮澎湃、熱血沸騰。
然後呢?當你熱血沸騰的時候,大師就開始講了:
我當時在美國的時候,窮的揭不開鍋,沒有汽油,開不起車,付不出房租,我就借了錢,去聽了最偉大的成功大師某某某的課,我聽了之後,哎呀,真的是很成功呀。這時候某某某大師說了,這只是初級班,我還有更精彩的中級班,要交學費的,學費是……要不要聽?
這時候,他會向台下啟發道:要不要聽?是要聽,還是一定要聽?
台下齊刷刷的回答:一定要聽!
他說:為什麼一定要聽,是因為你要成功,對不對?你是要成功,還是一定要成功?
台下又齊刷刷地高喊:一定要!
哦,直到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想起那幾千人被催眠之後,像無辜的兒童一樣呐喊,而臺上的大師像慈父一樣許諾這些人以成功,我都仍然覺得毛骨悚然。
當你熱血沸騰地從成功學講座的會場走出來的時候,離開那幾千同樣被催眠的人,走到刺目的陽光下,看見街道上人來人往,你會不會突然覺得,其實世界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這個世界,比你強大多了。你這時候才會發現,你剛才熱血沸騰的時候,已經把下一節課的學費交上了。
事實上,據我掌握的資料,迄今為止,並沒有證據表明哪個成功人士是依靠聽學費高昂的成功學課程而走向成功的。成功學講座只是喚醒你內心的狂想,給了你一個放任你無限遐想的空間。它釋放了你“我無所不能”這樣一個魔鬼念想而已。
假如你只是丟失了一些錢,交了學費,那你應該慶倖。為什麼呢?因為很多人因為反復聽這種所謂的成功學培訓,已經出現了精神病的症狀。他們完全沉迷于成功的幻覺,並且非常真誠地到處拉朋友入夥,去聽他已經奉為至高無上真理的成功學。
稍微有點頭腦的人都知道,所謂時勢造英雄。那些歷史上偉大的人物,在起點的時候,並沒有太多想過成功。他們只是在投入了自己非常喜歡的事情,並且非常偶然地契合了歷史的洪流或者趨勢。這些時勢和偶然性,是完全不可能複製的。當比爾·蓋茨退學去搞電腦的時候,是因為他非常喜歡剛剛興起的電腦技術,喜歡到不行,他並不知道自己能夠成為世界首富。
關於這一點,中國古人有一句話至為精到,那就是“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自己每天都應該付出自己應付的努力,至於最後能不能成功,天意尚且未知,更何況那些成功學大師了?
著名企業家阿裏巴巴董事長馬雲就對這種成功學深惡痛絕,他說:
你要少聽成功專家的講話,所有的創業者都應該多花點時間,去學習別人是怎麼失敗的,因為成功的原因有千千萬萬,失敗的原因就一兩點。所以我的建議就是,少聽成功學講座,真正的成功學是用心感受的。有一天如果你成了成功者,你講任何話都是對的。真是這麼回事,我們公司員工也有人去聽過成功學課程,聽一兩次可以,聽四五次,這人就被廢了。
四、成功學是速食化的人生價值
如果非要說,世界上有成功學的話,那麼,對於中國古人而言,《論語》就是一部古人的成功學巨著。只要你認真按照這本書去做,就是走向成功的正途。
人生本沒有捷徑可走,但在當代中國,這個捷徑卻偏偏就出現了。我們要注意,成功之所以有了捷徑,是因為我們對成功的定義,與古人相比,過於簡單了。對於古人而言,無論是格物致知,還是修身齊家,都可以看做是成功,無非是在不同的範圍、不同的道路上實踐孔子的教導罷了。
諸葛亮說:“臣本布衣,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他描述自己二十一年來的辛苦奔波,為國效力,大家都認為這是一種成功。但清朝張潮作為一個普通隱士(只做過芝麻小的官),他心裏的成功卻是安穩的居家過日子,也是名篇,他說:“人生六事,可謂全福。值太平世,生湖山郡,官長廉靜,家道優裕,娶婦賢淑,生子聰慧。人生如此,可云全福。”這也是中國人所公認的成功的人生。
但在當代中國,成功已經不加掩飾地變成了三有“有錢,有權,有勢”。只有達到這三點,才叫做成功的人生。現在網上流傳的所謂“高富帥”,或者“富二代”,諸如此類,無一不是在描述成功的簡化含義。
而那些所謂的成功學圖書,也無非是在教你如何廣交朋友,不是為了分享心靈,而是為了增加商業機會。教你如何“為了達到目的可以不擇手段”,如何“目的決定手段正確”,如何“厚黑”,如何“拉攏與打擊”。
正是因為了有了這些簡化的人生目標,成功學才有了這種孳生的土壤。正是因為這些狂熱的欲望,成功學才有了騙人學費的前提。正是因為我們試圖把人生變成金錢和權力的簡單拼圖,成功學才有了讓你聽之信之的說服力。
當一個人對成功學深信不疑的時候,他的心靈其實已經被戕害和扭曲了。他只看到了幻覺中的光環,超人一等,壓倒別人的快感,卻完全遺忘了幸福、快樂和自由。這是成功學最值得警覺之處,我們這個時代正在面臨的巨大驚恐和焦慮,成功學的流行就是一大誘引。
五、成功就是內心深處的真善美慧
名、權、利這三個字,實在是不能作為成功的標誌的。當然,它們是大部分成功伴生的產品,是不經意中得到的。這三樣東西,實在是不堅固和靠不住的。如果以巨富為成功的標準,那是“壁裏安柱”——蓋房子的時候,為了牢固,在牆壁裏豎一根大柱子作為支撐,等到房子傾頹,這個柱子也會倒掉。如果以權勢為成功標準,那是“窯頭土坯”——用泥土做成磚頭,但未經過窯燒,一旦下雨,就化做稀泥。如果以名氣作為成功標準,那是“水中撈月”——月亮在水裏雖然漂亮光潔,但伸手撈去,倏地不見,其實是假的。
成功猶如樹梢接近陽光的枝葉,培植成功的枝葉,必須要先使根深木堅,才能枝葉茂密。這個根,就是你內心的“真、善、美、慧”。
一個人只有面對內心的真實,坦誠地表達真實,才是自由的。而說假話,做違心的事的人,是不自由的,因為被自己牢牢地束縛住了,捆綁住了。這樣的人,自己內心都看不起自己,成功與他何有哉?真,足以使人自由。
人應該呵護自己的善根,與人為善,懷有善良的願望,“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說到深處,是一種慈悲心,或者說,是一種人文關懷。沒有了善根,一個看起來再成功的人,也不會安寧。因為他使別人感到威脅,他自己也會受到威脅,他傷害別人,也會覺得整個世界都是他潛在的敵人。這樣的人,即便事業有點小成,難道會安寧嗎?善,足以使人安寧。
古人說,美足怡情。美,是陶冶我們真感情的。因為你有了真實的內心,又有了善的根本,但沒有真感情,也不足以使生命鮮活。如果說真是土壤,善是根本,這個美,就是搖曳的枝葉。能夠審美的人,才能有真感情,不至於冷酷,也不至於嚴苛。
人生的大樹,有了枝葉,有了樹幹,有了根本,那麼,“慧”這個字,就是能夠疏通整個大樹的水分養分的脈絡。人應該真誠、自由、有情,還應該開啟自己的智慧,剔除偏見、固執、成見、邪見。人沒有偏見,就會寬容,寬容能消滅煩惱,消滅煩惱則快樂自然顯現。
一個自由、真誠、有情、快樂的人,如果他還不叫做成功,又有誰才能稱得上成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