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問題:
1、弟子近來接觸了一些法師和居士稱2012災害來臨,人要活命必須到山西五臺山的古佛洞避難,那裏有師父加持可躲此難,收納人數是10.8萬人。那裏的師父派出座下弟子下山,在各地正在籌集帳蓬被子床等等生活用品,投200多萬元。叩請大安法師開示此事,如何對待。
2、末學有一疑問,希望能得到師父開示。
我叔叔經營公交運輸生意,現有一醫院想就廣告事宜與叔叔合作。醫院負責做座椅套,套在我叔叔的公車的座位上,上面印上醫院的廣告。我叔叔想讓他們在座椅套上面同時印上“敬請常念 南無阿彌陀佛 南無觀世音菩薩”。叔叔固然有利他之心,不過我還是有些擔心。請問師父,這樣做是否如法?會不會對佛菩薩不恭敬?
3、蕅益大師《彌陀要解》中說,“問,大本十念,寶王一念,平時耶,臨終耶。答,十念通二時。晨朝十念屬平時。十念得生,與觀經十念稱名同,屬臨終時。一念則但約臨終時”,大本《佛說無量壽經》的第十八願“十念”明顯指的是稱念十聲佛號,而晨朝的“十念”指的十口氣念佛,這十口氣念佛則遠遠不止十聲,可能有幾百聲佛號,而且每天早上都要念,就是平時每天的修行功課而已。實際上與大本的“十念”即十聲佛號是兩碼事,為什么說是通二時呢?有人在解釋“十八願”的時候,說十念通二時,即臨終十念和平時十念,又沒有解釋平時的十念是怎么一回事,給人的感覺只要念了十聲佛號,不是每天念十聲,也不是每天十口氣念佛,這樣就能在臨命終往生。請法師開示,這樣說法對嗎?
4、在善導大師的《安樂行道轉經願生淨土法事贊》
“舍利弗。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 ...... 若七日。一心不亂。其人臨命終時。阿彌陀佛與諸聖眾。現在其前。是人終時。心不顛倒。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 極樂無為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複專。七日七夜心無間。長時起行倍皆然。臨終聖眾持華現。身心踴躍坐金蓮 ......”
請問法師,善導大師這裏的“七日七夜心無間”就是指的至少是事一心不亂吧?玄奘大師翻譯的“繫念不亂”和鳩摩羅什大師翻譯的“一心不亂”是一個意思嗎?
5、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中說,“除此正助二行已外自余諸善悉名雜行。若修前正助二行。心常親近憶念不斷。名為無間也。若行後雜行即心常間斷。雖可回向得生。眾名疏雜之行也。”
這裏善導大師告誡行人要正助二行,是因為雜行會導致“心常間斷”,而雜行固然會導致“心常間斷”,那麼平時的工作生活中,待人接物時,閒談雜話時,遊山玩水時,逛街購物時,染著五欲六塵時,睡覺時等等,豈不是比所謂的“雜行”更雜了?因為其心更加“間斷”了。如果這些不算雜,那麼修行其他善法,如讀誦淨土之外的經典,還有持戒,人天善法,佈施,放生,印經,建造佛像,修四念處,學《菩提道次第廣論》等為何又算是雜呢?若要做到善導大師所說的“憶念不斷”,那就得念念都是佛號,至少也得事一心不亂的境界吧?請法師開示,如何理解“雜行”?
6、(1)善導大師說,“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報佛報土,正由托佛願以作強緣,致使五乘齊入”
(2)蕅益大師說,帶業往生者生到“凡聖同居土”。“同居即已橫生上三土。”,“同居眾生以持名善根福德同佛故,圓淨四土,圓受諸樂也。”
(3)印光法師說,
“實報土,唯破無明證法性者得見。何得以帶業往生之人,便擬生實報耶。”“實報土,唯法身大士得見,固無娑婆極樂之分”
“極樂世界凡聖同居土清淨微妙,雖屬帶業往生之人所居,亦有法身菩薩及佛同居其中,為其說法。但此為淨土往生之人,雖未能如佛菩薩所見所受用之殊妙,然其氣類相同,不比娑婆之條然各別也。”
請問法師,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如印祖所說,帶業往生的人沒有全體得到如佛菩薩所見所受用,只是氣類相同而已。從氣類相同意義上說,也算是生到了佛的報土,而此氣類相同的境界被天臺家定義為“凡聖同居土”。從究竟意義上來說,十方三世一切世界,地獄、天堂、人間,各種淨土等,可以說都是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等任何一尊佛的常寂光土和實報土。極樂世界是阿彌陀佛的報土,本來只有一土,而從往生者斷惑不同,所見不同,受用不同,從往生者分上來說,也可以說具備無量土,不僅僅是四土而已。請法師開示,這樣理解對嗎?如何理解各位祖師知見的異同?
7、末學閱讀淨土三經,《淨土聖賢錄》和其他往生集,往生者都在命終前的一段時間內在念佛,五逆十惡的人,也得頭腦不昏迷,在死之前懇切念佛才能往生淨土,往生傳裏記載的高僧大德也都是在命終前念佛之後才往生到極樂世界的。請問法師,有沒有命終前不念佛還能往生的?如果臨命終時,痛苦難耐,提不起佛號,神識昏迷;或者妄念紛飛,種種掛礙;或者不願念佛,嫌助念者的念佛聲音太吵,心中起種種煩惱,這些情況是不是就決定不能往生?
8、徹悟大師說,“吾人現前一念之心,全真成妄,全妄即真。終日不變,終日隨緣。夫不隨佛界之緣而念佛界,便念九界。不念三乘,便念六凡。不念人天,便念三途。不念鬼畜,便念地獄 ...... 當密自檢點日用所起之念,與何界相應者多,與何界相應者猛。則他日安身立命之處,不勞更問人矣。”,而觀經中,只要平時一日一夜持八關齋戒,即可在臨命終時感得阿彌陀佛接引。這裏徹悟大師所要求的行持上就要求比較高,而觀經中看起來就比較容易。請法師開示,如何看待這個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