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 文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為行者說一譬喻,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何者是也?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裏。忽然中路,見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闊百步,各深無底,南北無邊。正水火中間,有一白道,可闊四五寸許。此道從東岸至西岸,亦長百步。其水波浪交過濕道,其火焰亦來燒道。水火相交,常無休息。此人既至空曠迥處,更無人物。多有群賊惡獸,見此人單獨,競來欲殺。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見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見邊畔,中間見一白道,極是狹小,二岸相去雖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正欲到回,群賊惡獸,漸漸來逼;正欲南北避走,惡獸毒蟲,競來向我;正欲向西,尋道而去,複恐墮此水火二河。當時惶怖,不復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種不免死者,我甯尋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應可度。作此念時,東岸忽聞人勸聲: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行,必無死難,若住,即死。又西岸上有人喚言: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總不畏墮於水火之難。此人既聞此遣彼喚,即自正當身心,決定尋道直進,不生疑怯退心。或行一分二分,東岸群賊等喚言:仁者!回來!此道險惡不得過,必死不疑,我等總無噁心相向。此人雖聞喚聲,亦不回顧,一心直進,念道而行,須臾即到西岸,永離諸難,善友相見,慶樂無已。此是喻也。
次合喻者:言東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言西岸者,即喻極樂寶國也;言群賊、惡獸詐親者,即喻眾生六根、六識、六塵、五陰、四大也;言無人空迥澤者,即喻常隨惡友,不值真善知識也;言水火二河者,即喻眾生貪愛如水、瞋憎如火也;言中間白道四五寸者,即喻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也。乃由貪瞋強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又水波常濕道者,即喻愛心常起,能染汙善心也;又火焰常燒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燒功德之法財也;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諸行業,直向西方也;言東岸聞人聲勸遣,尋道直西進者,即喻釋迦已滅,後人不見,由有教法可尋,即喻之如聲也;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賊等喚回者,即喻別解、別行、惡見人等妄說見解,迭相惑亂及自造罪退失也;言西岸上有人喚者,即喻彌陀願意也;言須臾到西岸,善友相見喜者,即喻眾生久沈生死,曠劫輪回,迷倒自纏,無由解脫,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招喚,今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念念無遺,乘彼願力之道,捨命已後,得生彼國,與佛相見,慶喜何極也。
譯 文
又稟白一切往生人等,現今更為淨業行人說一個譬喻,用以守護清淨信心,以防止外道邪見異見所導致的厄難。是什麼譬喻呢?比如有一個行人,準備向西方行走(喻發心修出離道),到達目的地有百千里之遙。走到半路,忽然見到有兩條河,一是火河在南邊,二是水河在北邊。兩條河各寬一百步,河水的深度不可測,南北方向看不到邊際。在水火二河的正中間,有一條白道,寬有四五寸。這條白道由東岸至西岸,也有百步之寬。水河的波浪常常漫溢浸濕白道,火河的烈焰也常常來焚燒白道。水火交相侵擾白道,沒有片刻的休息。此人既已到達曠野空闊之處,了無人煙。卻有許多強盜與惡獸,見此人孤單無伴,爭著想來殺他吃他。此人害怕死亡,趕緊向西狂奔逃命,忽然見到此大河,即自思惟:“此河南北不見邊際,中間見有一條白道,極為狹小。東西兩岸相距雖然很近,但白道狹小,如何能安全地過去呢?看來今日定死無疑了。”此人一邊如是思惟,一邊想沿原路返回,不料後面的群賊與惡獸漸漸包抄上來。此人正欲向南北河岸逃避,而南北方向的惡獸毒蟲,也競相逼近。在東面、南面與北面三邊受包圍的情況下,此人別無選擇,只得向西面尋求從白道上逃命的可能性了,沿白道走又害怕掉進水火二河之中。當時那人的驚惶恐怖之心,無以言表。
此人此刻穩定心神,又自思念:“我今日走回頭路也是死,停住不前也是死,向兩邊逃也是死,現在只剩下一種可能逃命的選擇了,我寧可尋這條白道向前而去。既然有這條白道,必定應當可以度河而過。”此人作此思惟時,忽然聽到河東岸有勸說的聲音:“仁者!只要下定決心沿著這條白道前行,必定不會有死難,如果徘徊不前即會死亡。”與此同時,又聽到河西岸有人呼喚的音聲:“汝只管一心正念直行而來,我能護佑你,不必畏懼墮入水火二河的災難。”此人既聞到東岸發遣與西岸呼喚的聲音,即自端正穩定身心,決定沿此白道直接向西而進,不生懷疑退怯之心。剛行走十分中之一、二分時,東岸的群賊等便向著行人叫喚:“仁者!趕快回來!這條白道險惡,絕對過不去,再往前走,必死無疑,我等對你並沒有任何惡意。”此人雖然聽到這些叫喚聲,不為所動,亦不回顧,一心直向前進,繫念白道而行進,很快就到達西岸,永遠脫離種種厄難,與西岸上的善友相見,極為慶慰快樂。以上皆是比喻之辭。
下面顯示比喻的意蘊:所言的東岸,即是比喻此娑婆世界之火宅;所言的西岸,即是比喻西方極樂國土;所言的群賊、惡獸假裝親善,是比喻眾生六根、六識、六塵、五陰和四大;所言的空曠無人的沼澤,是比喻此人經常隨逐惡友,不能遇上真善知識;所言的水火二河,即是比喻眾生的貪愛如水,瞋憎如火;所言的兩河中間白道寬四、五寸者,即是比喻在眾生的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安養刹土的心。乃由於眾生貪瞋煩惱強盛,就用水火來作比喻;願往生的善心微薄,比喻如四、五寸白道。又說水河的波浪常漫濕白道,是比喻眾生常生愛欲心,能染汙願往生的善心;又火河的火焰常焚燒白道,是比喻瞋恚嫌惡之心,能燒行人功德之法財;所言的此人行走在白道上,一直向西而進者,是比喻回向一切修行德業,直接求生西方;所言東岸聞有人聲勸勉發遣,行人依教尋白道直向西行進者,是比喻釋迦牟尼佛已滅度,後人不得見佛,但有釋迦佛的教法存世可依,即比喻如同聲音;所言的或行一分二分,群賊等叫喚此人回頭者,是比喻別解(不同的見解)、別行(不同的修行方法)、惡見(邪知邪見)之人等,妄談種種見解,遞相迷惑擾亂此行人,以及自己造下罪業退失往生的信願;所言西岸上有人呼喚者,即是比喻阿彌陀佛大願度眾生;所言須臾就到達西岸,善友相見歡喜無限者,是比喻眾生長久沉淪生死苦海,曠劫輪回不休,迷惑顛倒,自相纏縛,無由解脫,仰蒙釋迦本師發遣,指向西方,又藉阿彌陀佛的悲心召喚,而今信受隨順兩土世尊拯濟眾生的悲願,不顧水火二河的危險,念念不間斷的持名求生,乘托阿彌陀佛以願力所成就的白道,命終之後,得以往生彼安樂國土,與阿彌陀佛相見,慶倖歡喜無量。
【按】
水火二河白道喻,寓意深刻,表達了娑婆世界修行人淨土起信的普遍性的心路歷程。對自力修行絕望之際,隨順此土釋尊的發遣與彼土彌陀的呼喚,信願求生淨土,方是出離輪回險境的唯一出路。感恩阿彌陀佛為我等眾生心中鋪設的往生白道,感恩釋尊慈悲的宣說。伏冀淨業行人恒常玩味此喻,用以守護念佛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