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分類

2011年2月18日 星期五

如何保持內心清淨


 居士面對這繽紛的世界,如何保持內心清淨?

 法師 : 首先要看到這繽紛世界的幻相,是肥皂沫,五光十色的,但很快就會消失,無常、苦、空啊!不要被五欲六塵的幻相所迷惑。
為什麼心不清淨呢?這繽紛的世界,無非是財、色、名、食、睡,你認為它真實,就調動了你的欲望,內心猛烈地貪著,就不清淨了。現在你看穿了它是虛幻之相,不受它誘惑,不留戀,不貪著,這就是智慧觀空。
智慧觀空有時候還不是太得力,雖然知道它是空的,但境界一現前,又是很猛利地執著上來了,怎麼辦呢?那就好好念佛,“南無阿彌陀佛……”。所以你被這繽紛的世界所迷惑時,就轉個念頭,不注意它,注意這句佛號。佛號裏面有無量光、無量智慧。佛號如清淨摩尼寶珠,令我們內心逐步清淨。所以希望大家多念佛。 


                                                         轉自http://blog.sina.com.cn/donglindaan                              

東林祖庭“淨土日課”發起疏及報名方法

東林祖庭淨土日課發起疏

淨土法門乃至簡至易至圓至頓之教,三根普被,利鈍全收。信願持名者,蒙佛願力帶業往生,便得一生補處,圓滿菩提!九界眾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十方諸佛 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故得九界眾生悉皆歸向,十方諸佛共同讚歎,千經共闡,萬論均宣。誠可謂一代時教之極談,一乘無上之大教也。
匡廬秀甲天下,高人蔚生,地靈人傑,譽動震旦。東晉遠公大師,肇建東林祖庭,緇白二眾謹律之侶,絕塵之士,四方不期而至,啟立白蓮社於阿彌陀佛像前,建齋立 誓,修持念佛三昧,求生安養佛國。蓮社一百二十三位高賢,悉皆蒙佛接引,成辦淨業。東林祖庭,遂爾便以中國淨土宗第一道場,銘刻於歷史年輪之中。雖物換星 移,幾度滄桑,然出世超越之風範,持戒念佛之家風源遠流長。
時值末法,經雲,末法億億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得度。東林祖庭經果一上人重建,傳印長老、大安法師大力宣導,五一佛七、十一佛七、冬季佛七、每月二次百萬佛號閉關、冬季或21天或49天乃至百日閉關、每月一次一晝夜經行念佛等實修活動,於海內外影響力日益巨大,而廣大信眾渴望來祖庭共修之願望或因生活、工作、家庭之所局或因祖庭殿堂寮舍容量之所限,不能如願者日增。有鑒於此,東林常住與東林淨宗文化研究會商議決定,于祖庭網站增設網路道場淨土日課 為廣大四眾弟子提供修行淨業之便利。由是伏冀廣大信眾,或日課佛號十萬乃至每日晨朝十念,悉能年年發願日日更新,所作功課匯入日課,如滴水入海,功德同海 廣大。能以此如海功德至心發願,見者聞者發菩提心,盡此報身同登極樂,雖身不在祖庭,而心已預蓮邦,九品可期,甚幸甚幸!

報名方法
1、“淨土日課”是以年為單位設定您的一年念誦總數量。開始日期為每年陰曆十一月二十二日,截止日期為來年陰曆十一月二十一日(冬季21天佛七解七日),在解七日的回向法會上,東林祖庭將會對一年來所有參加念誦共修的蓮友和被助念的眾生做統一大回向。對於一年念誦總數量達到前5名的集體和個人,東林祖庭將給予精美佛像、經書、光碟的獎勵,並給予閉關報名的優先權。
2 請儘量在活動開始的時候(開始日期為每年陰曆十一月二十二日)就登記發願念誦的數量,然後在每日或每週定期更新您已經完成的念誦數量。一旦發願報名,請盡力完成。對於因種種因緣不能按時完成的蓮友,也請在每年的陰曆十一月二十一日前填報完成的數量。如因特殊原因需要更改發願數量,請在“更新完成數量”欄目下,直接更改“發願數量”即可,不必另行註冊。
(注:填寫發願和完成數量時,請在英文輸入模式下輸入數位,否則將不能正常報名及更新)
3 參加者可以根據自己的因緣和興趣,選擇念誦阿彌陀佛聖號、觀世音菩薩聖號、往生咒、晨朝十念、日課、淨土五經日誦集要、淨土五經一論、余諸大乘經典等內容。
4、報名者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xx寺院、xx居士林、xx精舍、xx念佛小組等團體名稱,在用團體名稱報名的情況下,發願數量和已完成數量,則是此團體數量的總和,該團體所包含的念誦人數也請填寫。
                                                                                                                 摘自東林祖庭網)
注:1.個人報名請查看:东林祖庭网 http://www.donglin.org
        2.若加入“香江東林蓮隊”團體報名,請發電郵 j2stan@yahoo.com.hk , 注明參加者姓名、念誦內容、發願數量和聯絡電話。
                                                               

繞繞繞,直繞到你老實念佛

繞繞繞,直繞到你老實念佛
                                                 來源:《淨土》雜誌20104       作者:正潔 佛蓮

凡夫本具大傲慢,上來就叫你老實念佛、信靠佛力、求生到極樂世界去成佛,你會很不甘心。所以諸佛菩薩化身無數,來這世間弘傳各種法門,但究竟是一個目標——最終讓我們老實念佛求生極
那天,外子問我:“既然念佛就可以出離六道輪回,當初佛又為什麼要講八萬四千法門?”
我說:“十幾年前我就要你信佛啦,你為什麼不信呢?”
外子答:“那是我信佛的緣沒有成熟嘛。”
我說:“那麼,你現在信佛了,卻為什麼還要看東看西的,不肯老老實實念佛呢?”
他回答說:“我這個人就服理,一件事我不把它搞明白了,我是不會輕易投入進去的。所以我要先多看看。”
我說:“就像你一樣啊,凡夫眾生們的根性、習氣,決定了大多數人在遇到佛法時,不會立刻就接受;即便入了佛門,也會像進超市購物一樣東看看西看看,以種種考量,不肯就此拿了那件最實用又最便宜的東西轉身結賬離去。凡夫本具大傲慢,上來就叫你老實念佛、信靠佛力、求生到極樂世界去成佛,你會很不甘心。所以諸佛菩薩化身無數,來這世間弘傳各種法門,但究竟是一個目標——最終讓我們老實念佛求生極樂而離苦得樂不退成佛。
就好比幼稚園的老師,調皮的頑童們都不肯老老實實坐著、躺著,老師就帶著小朋友們玩各種各樣的遊戲,這個遊戲玩膩了,再換另一個遊戲玩,直玩到小朋友們累了、餓了、倦了,這才會老老實實地坐下、躺下。
因為我們凡夫眾生身心都不老實,所以佛菩薩們以種種法門示現,帶著我們在各條修學之路上繞,繞繞繞,直繞到你終於精疲力竭,直繞到你對萬法心死,才會明白——靠凡夫一己之力,完全沒有能力登上覺悟的頂峰。這時,你才肯死心塌地老實念佛,死心塌地信靠佛力救度,死心塌地念佛求生極樂世界。”
“原來是這樣啊!”外子說,“那我們還是不要繞了,直接念佛,到極樂世界成佛去吧。”
我表揚他:“你悟性很高嘛,還沒繞兩圈,你就能夠老實念佛啦!”
近來,外子念佛很有一點精進,凡遇煩惱、病痛,就自動念佛,不必提醒了。
前些天,一位剛剛皈依佛門的年青軍人小彭,帶著他的爺爺奶奶,來到我們念佛道場,要諮詢有關淨土宗的一些問題。
從小彭的自我介紹中我瞭解到,他是個有文化的軍官,因為部隊駐藏,所以首先接觸到藏傳佛教,又閱讀過不少各宗的佛學著作,是個很有思想的知識份子類型的初學佛人。而小彭的爺爺奶奶都不識字,卻都信佛念佛。小彭說:“在藏地有好幾位大喇嘛要收我做弟子我都沒有答應,卻莫名其妙地到淨土宗寺院受了三皈。只知道淨土宗叫人念佛求生極樂世界,但不知道淨土宗與其他宗門到底有哪些方面的差別。”
言談中,小彭流露出對南懷瑾老師的崇敬及對密宗大圓滿境界的仰望。
我感覺像小彭這樣的人,不可能直截了當讓他老實念佛就了事的,得先跟他繞上幾繞。
我首先肯定他對南懷瑾老師的崇敬之情,說:“南懷瑾的確是位奇人!他不僅知識廣博,而且對佛教諸宗均有切身體證,尤其對禪密修學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現象,有切實的指導意義。”
小彭聽到我這樣的評價,覺得自己過去並沒有讀錯書,顯得很高興。又問道:“密宗說即身成佛,禪宗說頓悟見性,為什麼淨土宗要念佛求生到極樂世界去成佛呢?”
我回答說:“禪宗、密宗的確都很高妙,但末法眾生,根機低劣,無能無力修習啊。何況,禪宗行者即便頓悟見性,大多還要悟後起修呢,如趙州八十猶行腳。修密宗者,即使證入大圓滿境界,仍要求往生大日如來的淨土,而大日如來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啊!
據我所知,如黃念祖居士,就是一位密宗金剛上師,但是他終身不傳密法,卻廣弘彌陀淨土,晚年也是專念彌陀佛名往生極樂世界的;X老師既是禪宗嫡傳,也是密宗上師,卻總是教人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極樂世界。你仔細想想,他們為什麼不廣弘禪密,卻教人念佛?”
小彭點頭道:“我知道了,這些大德真是慈悲!他們知道以我們這樣的根機是不可能頓悟見性、即身成佛的,當生直墮惡道的可能倒是很大,所以勸導我們老實念佛往生極樂,先出離六道輪回再說。”
小彭又想起一個問題:“我前些日子讀到釋迦如來本生故事,有很多菩薩捨身割肉飼虎供親的事例,我非常感動,同時反問自己:即使是自己的父母親友,因重病需要移植某種器官內臟,我能夠像菩薩那樣捨身割肉嗎?”
他說:“我很痛苦地思考了幾天,才有了答案:如果是自己的生身父母,我可能會願意捐肝捐腎;但若是旁人,我覺得很為難!畢竟,我自己是一個軍人,也需要一個強健的身體啊!”
我說:“如來本生故事中的菩薩捨身割肉飼虎供親,都有當時的情境和背景,而且也不僅是捨身割肉飼虎供親才算菩薩行啊。如何正確處理各種事情,需要用智慧。
我給你講個故事吧:一位禪師座下有兩位開悟了的弟子。一次這兩位師兄弟結伴去參學,途中看見一具橫臥路邊的屍體。師兄弟倆,一個見如未見地大步向前走過去了,而另一位則停下腳步,用方便鏟挖了個土穴埋葬了那具屍體。之後,有人不解而問師父:既然你兩個弟子都開悟了,為何行徑卻大不相同?師父答道:見如未見者,是解脫;埋葬路屍者,是慈悲。
遇到急重病人,獻血捐髓,是菩薩行;作為軍人,盡職盡力保家衛國,也是菩薩行;作為兒女,勸導長輩信佛念佛求生極樂,或在長輩壽終時念佛幫助他往生極樂淨土永出六道輪回,更是菩薩圓滿孝行!”
小彭聞言點頭:“哦,原來念佛幫助父母往生極樂世界才是真正的圓滿的孝行啊!”
他又思考了好一陣,問道:“要用智慧去處理各種事情,但是我們凡夫不是恰恰沒有智慧嗎?”
我說:“那就要念佛啊!句句佛號,具足阿彌陀佛圓滿功德智慧;句句佛號,彌陀本願光明攝受。所以念佛能夠使業障快速消減、智慧迅速增長!”
小彭若有所悟,頻頻點頭。
這時,一直沒有說話的小彭的奶奶說了一句話:“反正,繞來繞去,就是叫你不要搞那麼多名堂,老老實實念佛就好了嘛!”
大家相視而笑——是啊!諸佛大德,苦勸念佛;千經萬論,導歸極樂。



眾生與阿彌陀佛是一對一的關係


慈善根力的無作妙用,能順應眾生的需要,出現為眾生救苦救難的神奇現象。這種感應很難說是由於佛的力量,還是由於眾生的力量,還是由於佛與眾生和合的力量。非自非他,非自他和合。他全然不是凡夫所認知的境界,只能說是不可思議又不可思議,大不可思議而已。那麼阿彌陀佛的四十八大願,當這個願產生了力量、完全成就的時候,就在整個法界產生了這種無作妙用,慈善根力。就好像十九願臨終接引願,每一個念佛人,臨終都能見到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不要認為,在那時候阿彌陀佛是從西方極樂世界十萬億佛刹之遙遠,趕緊跑過來接引的。接引這個人也要跑,接引那個人也要跑,有的人就會問阿彌陀佛會不會累死了。我們的月亮是千江有水千江現,甚至每個人看到的月亮和自己是一一對應的關係。當這個人往東邊走的時候,他會覺得月亮隨著他往東邊走。那個人往西邊走的時候,他也會覺得月亮跟著他往西邊走。每個人都感覺月亮跟著自己走,難道說有很多的月亮嗎?連世間的月亮都存在這種好像有些無法理解的東西,更何況經過五劫思惟,又經過無央數劫積功累德成就的四十八大願。所以我們要有四十八大願真實存在的這種信心和四十八大願與我們息息相關的信心,具有這種信心都是需要智慧的。那麼這種智慧,需要通過我們這樣的討論慢慢契入。這種契入就是所謂用心去領悟,體會它的存在。
西方極樂世界是由阿彌陀佛的願心所成就的。他具有無盡的莊嚴,天親菩薩概述為三類二十九種莊嚴,依報莊嚴、正報莊嚴。正報莊嚴包括佛的莊嚴和菩薩的莊嚴。這些都是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心所成就。所以有苦難的眾生才有阿彌陀佛,離開了眾生就不會有阿彌陀佛。而這種大慈悲心是一切眾生本具,但被我們的無明煩惱完全遮蓋住了。阿彌陀佛成就的四十八大願已傳達給我們,我們就要借果地上這種慈善根力,把我們眾生自己的大悲心願顯發出來。為什麼我們對四十八大願感到那麼隔膜,就在於我們眾生的這種二分法對待,分別執著太重,就不能理解四十八大願從實相、從不二的心法稱性流現出來的這種理念、這種境界、這種慈悲。很多眾生對這四十八願和阿彌陀佛會覺得跟我無關。他跟我有什麼關係啊,他成他的佛。他不知道阿彌陀佛就是為了我們來成佛的,是為了我們來發願的,是為了我們建立西方極樂世界的。實際上不用一個我們,就是你、我。為我發願,為我莊嚴淨土,為我建立名號,為我究竟成佛,給予種種的加持,我們跟阿彌陀佛是一對一的關係。就好像我們面對這個月亮,這個月亮就隨著我往東邊走,隨著我往西邊走。所以我們要通過四十八願的討論,要知道在法界當中還有一個對我們這麼有恩德的大慈悲父。我們現在眾生,可憐是可憐在對這個大恩德,我們一直不知道、不瞭解、不相信,所以我們就苦啊。所以叫他念阿彌陀佛,他認為阿彌陀佛跟我有什麼關係?西方極樂世界跟我有什麼關係?因為他很難建立一種同體的關係,對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他沒有感覺。所以我們通過這樣的瞭解,把心佛眾生等無差別這樣的原理把握住,把這種同體大慈悲心的原理把握住,才知道阿彌陀佛跟我們的關係,是多麼的密切。
所以佛常常講,他與眾生什麼關係?有時比喻為,如純孝之子孝順他的父母。佛成就之後,他要報眾生恩。第一眾生的苦難他如箭入心,第二他成佛是由於有眾生他才成佛的,眾生對他有恩德,他必須要報眾生恩,所以他要像純孝的兒子去報父母的恩一樣。有時候又表達為,佛視一切眾生等同一子,如羅睺羅。佛看我們就像他親生的子女一樣,他所積累的所有的功德財富,是要無條件給我們的。我們在法界的因緣當中,確實是一個天然的父子關係。既然是父子關係,我們接納阿彌陀佛為我們所做的一切是理所當然的。因為阿彌陀佛的發心就是給我們的。所以我們只要點頭,承認是阿彌陀佛的兒子,願意接納,我們就當下就大富貴。否則就還像一個流浪三界的窮子,很可憐


                                             http://blog.sina.com.cn/donglindaan

2011年2月16日 星期三

什麽是佛慈善根力的無作妙用



 一般我們把慈悲分為三種。第一種是眾生緣慈,這是凡夫眾生都能夠做得到,叫小悲。第二種是法緣慈,是聲聞緣覺證到人我空的聖者,能夠做得到。第三種是無緣慈,這是佛才能證到的境界。什麼叫無緣,就是他證到了空性。證到空就無相,就平等。所以無緣慈又叫平等大慈,大悲是同體大悲,證到了跟九法界眾生是同一體性的。九法界眾生在佛的心中是同體的。既然是同體的,這種慈悲的救度是法爾自然的,要去救度眾生。佛看到有的眾生不能得到救度,有的眾生還在三界六道輪轉,佛是如箭入心。所以這個大慈大悲,是以證到了空性,從同體平等中顯發出一種系緣一切苦難的眾生,為他們拔苦,給他們歡樂的這樣的心。這個心是佛法的精髓,是成佛的種子,佛道的正因。這種慈悲心有不可思議的妙用,稱為無作妙用。
 釋迦牟尼佛在《大般涅槃經》講到慈善根力的無作妙用。他舉了幾個例子。在佛在世的時候,有一個很有信心的優婆夷,她供養三寶的心非常真誠。當時有一位比丘生病,要吃一種藥。這個藥是要以人的肉作為引子,才能夠治好這個病。這個優婆夷到集市求肉不得後就割了自己身上的肉,把它搗成碎片,然後供養這個比丘。比丘吃了以後,病也就好了。但她被割的那個地方生了瘡,化膿,很疼痛。這個優婆夷在波羅奈城,疼痛得沒辦法,就說“南無佛陀,南無佛陀!”那時候,釋迦牟尼佛正在舍衛城,距離很遠。因為佛是六種神通具足,聽到了這種聲音,就生起了大慈心。這個優婆夷就看到佛來了,用良藥塗在她的瘡口上。馬上她身體的疼痛沒有了,瘡的部分平復如初。佛為她說法。優婆夷聞法歡喜,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其實佛在舍衛城並沒有動,也沒有去波羅奈城,是優婆夷她自己見到了這個現象,得到了利益。
另一個例子,有五百個強盜,因群黨抄劫被國王囚禁。國王挖掉了這五百個人的眼睛,並把他們拋到一個森林裏面。這些人眼睛被挖非常痛苦。他們倒是有些善根,也就叫“南無佛陀,南無佛陀”。這時佛在祗洹精舍,聽到他們的音聲就升起了大慈心。這時候,有涼風吹過香山,帶來種種香藥塗滿他們的眼眶。他們的眼睛就複明瞭。複明後,他們睜開眼睛一看,看到有一尊佛在他們的面前,向他們講法。這五百個人聽法後,都發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而當時,佛並沒有做這些事情,也沒有親自跟他們講法。這些是佛慈善根力的無作妙用,順應眾生苦難的需要所顯現的現象。
                                                                      大安法師博文簡體中文轉換)

2011年2月13日 星期日

與阿彌陀佛的甚深因緣



 在《無量壽經》中談到,在娑婆世界次第示現八相成道、度脫無量眾生的五十三尊古佛,其中有錠光佛(也就是燃燈佛),他是釋迦牟尼佛的授記師。還有世自在王如來,他是阿彌陀佛的授記師。
 這五十三尊古佛的示現次第,傳達著甚深的含義。
 首先,在娑婆世界有這麼多佛次第示現,說明佛悲湣一切眾生,慈悲不舍眾生。
 其次,娑婆世界的眾生能感應到這麼多古佛在這裏示現也是我們善根福德的感召。而後經文進一步闡述世自在王如來的座下法藏比丘(阿彌陀佛的因地)的事情。
 釋迦牟尼佛的授記師燃燈佛(錠光佛)和阿彌陀佛的親教師世自在王佛,在五十三尊古佛中一首一尾遙相呼應。正好形成了,釋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穢土派遣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與此同時阿彌陀佛在西方極樂世界像慈母一樣的攝受眾生。
 阿彌陀佛是在娑婆世界發心出家,在娑婆世界發出四十八大願,在娑婆世界無量劫以來隨形六道示現種種身份跟我們結緣的,所以這個法門跟娑婆世界的眾生因緣很深。我們為什麼念到佛號的時候會有親切感,會有悲喜交集之感,為什麼我們沖口而出就是阿彌陀佛而不是他方世界另外一尊佛,這都是由於我們與阿彌陀佛宿世有深刻因緣的關係。


http://blog.sina.com.cn/donglindaan

念佛心、念佛人

                                                                             來源:大安法師博文                分類:弘法摘錄
          從這裏我們要瞭解到它是一個過程,如果到了以念佛心入無生忍的時候,這時候是有資格來談清淨心的問題了。當以眾生心憶佛念佛的時候,這眾生心絕對是不清淨的。不清淨沒有關係,我們透過佛號的持名,慢慢地就能夠澄濁還返清——它是清水珠嘛。但這確實要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好像我不念佛覺得自己還清淨,怎麼一念佛反而覺得妄念紛飛?這個情況是正常的。實際上不念佛你還是妄念紛飛,只不過是在妄念紛飛裏面你不察覺;現在透過這句名號,你一念,感知到了妄念紛飛。當你感知到妄念紛飛的時候,這本身就是一個進步啊!是不是啊?你看這個屋子裏面,猛地一看有什麼?沒有什麼,但是屋子裏面充滿著灰塵,你看不到啊。這時候從視窗透過一束陽光進來,你透過這個陽光一看,是不是能看到很多灰塵了?你能看到灰塵,還幸好是(因)這束陽光感知到的。我們的妄念紛飛,就像看沒有陽光之前的灰塵,但是陽光一過來,知道有灰塵。所以為什麼我們念佛,你透過六字洪名——這個六字洪名就是光明——照射在我們內心深處的黑暗裏面。這個時候我們透過六字洪名的光明,才知道自己有妄念,而且知道是打什麼妄念,這本身是一個進步嘛。
        不能說由於念佛才有妄念,於是這個佛號就不能念了,所以很多人他有一個誤解——甚至有些修行多年的。原來我就碰到一個修行多年的,他來問:我現在念佛很精進了,念了三萬、五萬,結果最近這段時間不僅妄念紛飛,(還)都是惡的念頭哇。你看,我不念佛還沒有惡的念頭;怎麼一念佛,這麼邪惡的念頭都出來了?他很害怕,以為這歸咎於念佛不好,就不念了。這就不瞭解心性的情況,因為無量劫以來,我們阿賴耶識所儲存的這種業力種子,其中大部分都是惡業的種子,它就在那個地方,是透過念佛給它啟動了,一啟動它就顯現念頭,顯現境界。這本身是件好事,當你啟動它了,說明你的病灶起來了,你的藥一下去就能管事。如果你的病灶潛伏在那裏不現形行,甚至病入膏肓藥進不去,你就是沒有辦法了。能夠激發起來,激動起來,這絕對是好事。
         我們在十天百萬佛號閉關的所有同修,都有一個感知,就是透過念佛,記憶出了很多事情。原來都被遺忘的事情,很小時候發生的事情,或者做得很惡劣的事情,不想讓別人知道的事情——所謂的隱私——想隱私下來的事情,透過佛號全都起來了,而且很多事情的責任實際上是在自己身上的。然而每個人都有推辭、擺脫責任的這種劣根性,但是殊不知這顆心是不可欺騙的——這個事情就在自己的心裏面。上次就是談一個醫生,他在手術的過程當中,出現一個醫療事故:八歲的小男孩死在手術臺上。由於這個手術整個從麻醉師,從做手術的,是像一個流水線作業這樣的,出現這個事情,到底是誰的責任,一般都很難追究,那就是作為醫療事故算了。這個醫生是一個麻醉師,他在念佛的時候,忽然這個八歲男孩的形象出現了,這都是他不需要記憶的。一出現的時候,他猛然反省一下感覺到,哦,原來這個八歲男孩死亡的責任是在自己身上。因為當時那個小男孩說疼痛,他當時也為了省事,加大了一倍的麻醉劑量,於是這個小男孩沒有下來。你看看,雖然他自己想逃避,想忘記,別人也不知道,但是這顆心是不能欺騙的,它就記錄在檔案了。他就欠了一個命債,這個命債遲早是會碰頭的。所以為什麼所做的惡業種子,你就無量劫以後他都會碰面啊。以後他再碰到這個小男孩或者轉世碰到小男孩,小男孩會也不問什麼理由就幹掉他的,因為你欠了這小男孩一命啊。到時候被人幹掉一命的時候,覺得很冤枉。沒有冤枉!
        
一切都是因果,所以這個因果是不可否定的。《華嚴經》告訴我們,我們來到這個世間,就有兩個俱生神伴隨著我們來到這個世間:一個同姓名男,在右左邊記善行;一個同生名女,在左右邊記惡行。我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有記錄的——阿賴耶識裏面記錄,你是跑不掉的。所以死後到閻羅王那裏,就有一面鏡子叫業鏡,這個業鏡呢,就會把你一生的情景都能再現出來。怎麼能再現出來?因為你阿賴耶識的那個拷貝已經在那裏,在那鏡子裏面,是你自心的拷貝出來了,你想保密,什麼都保不了密。這就是自因自果嘛,天網恢恢,疏而不漏。所以為什麼古人他明白這個因果道理,舉心動念、行為造作都要約束自己,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不敢欺天——舉頭三尺必有神明。這是真實不虛的,不像現代很多人不信這些東西。不信這些東西仍然會有因果,不由於你的不信而不存在。
        
這個念佛心通過開始的眾生心念,念念念,我們的這個塵垢、我們不好的種子慢慢就會少,我們善業的種子——白業的種子,我們這個真如熏無明所熏習的一顆淨業的種子慢慢增大。就是我們內心當中有兩種力量在對峙(音zhì),一種是佛的力量,一種是魔的力量。開始可能魔性的力量占上風,都是五欲六塵的,都是人我是非的,都是貪、瞋、癡、慢、疑的,慢慢隨著我們懺悔呀,慚愧呀,好好念佛呀,持戒呀,誒,我們健康的力量、佛性的力量,從劣勢、弱勢轉為慢慢可以跟不好的力量對峙,慢慢地它占主導地位,以及以後全然的都是白業,都是純善,都是念佛的念頭。這時候能、所打破,就是全心即佛,全佛即心,這樣的念佛心契入這個無生法忍。那麼契入無生法忍,他就開顯自性的圓通常。我們自性具足一切世間、出世間功德,我們的四種智慧——大圓鏡智啊,成所作智啊,妙觀察智啊,平等性智啊,我們的五眼六通,這些都能現前。這些現前之後我們就有利益眾生的資本。
        
一個菩薩要度眾生,首先一定要得到無生法忍。沒有無生法忍的這種證入,想到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生死苦海救眾生,是不可以的,是度不了的。為什麼?你自己煩惱很大,你去度眾生反而被眾生度跑了。現在這個時代確實很困難,我們自身裏面的煩惱就像乾柴,外面的誘惑就像烈火,乾柴、烈火碰在一起就熊熊燃燒,那真的是冬天裏的一把火了。所以我們做什麼事去利益眾生,就好像這個五欲裏面你是披著乾草去救火一樣——很困難。所以在大乘佛法,尤其是淨土法門,你沒有得無生法忍,是不許可在這個世間去生生世世度眾生的,一定要得到一個底線的保證——得無生法忍。得無生法忍,他就有般若智慧,在生死苦海當中就像鵝、鴨入水,不會像落湯雞一樣。
        
那大勢至菩薩證到無生法忍之後,就可以分身無量,到十方世界去廣度一切眾生。這裏講今於此界,此界就是娑婆世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就是攝受、保持的意思——緊緊地攝受。大勢至菩薩他的因地是由超日月光如來的加持,專門念佛得無生法忍。那麼現在呢,他在果地上知道了這個念佛法門的利益,在利益眾生當中,也是以念佛一法來利益眾生,所以臨命終時大勢至菩薩,會來接引令眾生往生。那麼念佛人在他修行的過程當中,大勢至菩薩也在幫助,所以《觀經》講,一個真心念佛的人,觀音、勢至隱形護念。你真正發心念佛,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就在我們旁邊,雖然我們看不到,但是他在保護我們,護念我們最終歸於淨土
        “
就是回歸的意思。為什麼要回歸?這個娑婆世界是苦難的地方,是我們流浪的客棧,西方極樂世界才是我們本有的家鄉。要建立這個觀念,所以是”——回家的意思。這個世間不是我們的家,這個世間很苦難。善導大師有個概念叫魔鄉:歸去來兮,魔鄉不可停,曠劫來流轉,六道盡皆經,到處無餘樂,唯聞愁歎聲,畢此生平後,入彼涅槃城。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涅槃城才是我們回歸的故園;這裏是魔鄉,充滿著五欲六塵,充滿著貪、瞋、癡、慢、疑,充滿著鬥爭、分別、執著,充滿著三惡道這種苦難的音聲。所以這個世間是不容一刻地停留,要產生這種極強的出離心。那麼大勢至菩薩就會對這樣的念佛人,加以攝受,加以幫助。
        
這裏攝念佛人,歸於淨土,對念佛人加以攝受。那麼這三個字不要草草讀過了——這個念佛人什麼樣的條件才能夠得上念佛人?不能以為我口裏念念幾句佛號就是念佛人,沒有那麼簡單,沒有那麼草率啊,佛法不是這麼樣一個輕浮的東西。這個念佛人一定是具備信、願、行三資糧的人——真實地具備,才夠得上念佛人,除此之外都不夠格。那麼有哪些人不夠格呢?比如說他執著念(自性)佛,一念佛他就談玄說妙:唯心淨土啊,自性彌陀啊,既然唯心就是淨土,還有何土可求哇?唯心自性就是彌陀,更有何佛可念哪?他就談玄說妙。他執著唯心淨土、自性彌陀,他一定就不具足信願,他就不願意往生。雖然他也念念佛,但把念佛作為他開悟或者得神通、得什麼功夫的一個手段去做。所以他念這個佛不具備信、願,就不叫念佛人,這是第一種。
        第二種,雖然有一點信、願,但是不懇切,於是在行為當中悠悠泛泛,敷衍塞責。你叫他念佛,今天生病了,身體不好了,不能念;明天身體好了,身體好了,我有更重要的事情,也不能念。反正他能找出很多的藉口,為自己不念佛作辯護。好像他也手上拿著念珠,實際上都是給別人看的,做表面文章——“外現賢善精進之相,內懷虛假。這種信願不真切,碰到一些世間的這種功名利祿的事情,就非常地神往,就去執著。把這個世間的成功、世間的等等事情,看得比念佛高很多,念佛成了他生活當中的一種點綴、一種高雅的行為、一種消遣。這種人也夠不上念佛人。
        第三,他可能信願比較好,行持也比較精進,但是他會時斷時續:有一段時間很精進,有一段時間又放逸。總的來看,這個心念對世間的五欲六塵,還是有更大的貪戀,雖然也想念佛,等到順利的時候,把念佛放下了。如果等到生了病啦,碰到苦難啦,他又想起念佛;等到好了以後,又放下了。這總之就是心還貪戀這個世間,夠不上念佛人。
        
還有的人念佛,就是只求來生得人天福報。今生很貧賤,聽說念佛能得福報,希望念佛下輩子做大官,發大財,享受五欲的快樂。他指向的是人天福報,這種人也不叫真實的念佛人。還有種人,雖然他有道心,今生出家了,求來生也出家,童真入道,一聞千悟,弘揚佛法,普利眾生。甚至現在還有一種不是發願(求生):我不求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要求生生世世在這個世間行菩薩道,在這個世間成佛。發這種願的人也不叫真實的念佛人。
        
那麼除此之外,你真的是信:信阿彌陀佛絕對的慈悲,信自己罪業深重,信通途的自力我沒辦法斷煩惱,信阿彌陀佛能夠解決我一切問題。然後就厭離娑婆,欣求極樂。聞到這個法門能夠信,這就叫聞慧;聞到以後能夠生起願,生起一種欣慕、好樂之心,這就是願,這就是思慧;信願建立之後,就馬上落實在執持名號的行持當中,每天若一萬、若二萬、若三萬、若五萬,每一念都有著求生淨土的力量在裏面,這就叫修慧,就叫行。那麼具足這樣的信、願、行了,就能跟大勢至菩薩在這個世間攝念佛人歸於淨土的悲願溝通,大勢至菩薩無邊熾盛光才能加持得上;如果不具足信願持名,你跟這個大勢至菩薩的光明是不能對接的,是接觸不上的,就是感應不上。
                 ——摘錄自《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20093月大安法師講于廣州大佛寺
                               
注:相關博文阿彌陀佛又名十二光如來”、“知道自己的念頭——念佛”、 親友喻——念佛”、母子喻——念佛”、 “億佛念佛” 、“不假方便、香光莊嚴、“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

 

文章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