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分類

2012年2月18日 星期六

沒有厭離心是否是淨土修行的障礙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 法師開示

居士:淨土三資糧講的是信、願、行,蓮池大師特別提到“厭”,對娑婆世界沒有厭離心,對淨宗學人的修行也是一種障礙,你對此有何看法?
法師:信、願、行,願這個科目就是談“厭離娑婆、欣求極樂”這兩種心理狀態的。為什麼我們能夠有厭離心?它是來自智慧的一種關照。
    一切眾生都生活在八苦交煎裏面,但往往很多的人他自己意識不到這個苦,他就堪忍(娑婆世界意為“堪忍”)。堪忍我們的三毒煩惱,堪忍我們種種不如意的苦難現實。在這種狀態當中,能夠敏銳地透過生命的現象知道它本體上的苦的話,這就有點智慧了。進而我們瞭解“苦”是由煩惱所招感的。當我們瞭解到是由於自己的煩惱(貪、嗔、癡、慢、疑)感招了五濁惡世的依報和陋劣身心的正報,自然就會升起一種厭離心,所以這種厭離心也是一種智慧的透顯。這是從它對現實的關照來看,產生厭離,這個厭離一定要有一個新的參照系,所以一定要有一個超然的存在,那就是清淨莊嚴的極樂世界,一真法界。它其實也是我們清淨心裏面所昇華出來的一種參照系,通過認知、接納、信受、神往,而後才會產生的一種心理。所以厭離和欣求正好是一體兩面,由厭離激發出了欣求,由欣求一真法界的清淨,又帶動了厭離心,互相增上。眾生有的是從厭離心開始,有的是從欣求心開始,無論從哪個開始,它都會產生一種相互影響、增上互動的效果。
確實,如果淨業行人對娑婆世界沒有厭離心,他的願就不懇切,他就會貪生怕死。貪生怕死就是對“我”的執著,身見還沒有看破,沒有看破就有一種貪戀執著。就好像有的念佛人,他也念念佛,實際上他天天想到的是他事業很繁忙,沒有時間念;還有的人甚至說“我現在沒有時間學佛,等我退休了再來學佛”等等,這些都是不具備厭離心的表現。或者這段時間生意虧了,又生病了,這時候他好像有點厭離心;到時候一看,身體又強壯了,又賺錢了,又當官了,那厭離心又跑到九霄雲外去了。厭離心成了他的一個避難所,“唉呀,生活好苦,趕緊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如果生活非常順利,“唉呀,去西方極樂世界還要等一等,這已經就是我的極樂世界了”,有空調、有冰箱、有嬌妻美眷......
所以世間人一定要以八苦為師,要有這種苦難感,以此激發我們的厭離心。凡夫眾生要生起厭離心是很難的,所以我們要從厭離心下手。

2012年2月17日 星期五

【東林大佛】2012年1月大佛工地剪影

                                     發佈時間:2012-02-13      來源:東林寺網路部      作者:恒順眾生
供養20121月份東林寺淨土苑工程形象照予十方信眾!南無阿彌陀佛!


















心與佛背,便難往生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淨宗法語

      【念佛之人,必須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又須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恪盡己分。不計他對我之盡分與否,我總要盡我之分。能於家庭,及與社會,盡誼盡分,是名善人。善人念佛求生西方,決定臨終,即得往生。以其心與佛合,故感佛慈接引也。若雖常念佛,心不依道,或于父母、兄弟、妻室、兒女、朋友、鄉党,不能盡分,則心與佛背,便難往生。以自心發生障礙,佛亦無由垂慈接引也。】
                                           —— 印光大師《一函遍複》

    這是這篇文稿提出的十二個原則當中的第一條,就是敦倫盡分。一個念佛行人,在世間的行為當中,一定要做一個善人,這就是淨業三福的第一福——世間福。
孝,是建立我們道德人格的重要基礎,百行孝為先。父母對我們最有恩德,我們要知恩報恩。世間的師長教給我們做人的道德準則和技藝,出世間的師長教給我們佛法,這些都是對我們有恩德的人。所以淨業行人一定要做到孝道。要孝養父母,奉侍師長。
慈心不殺,就是要培養慈悲心,不殺生。印祖對慈心不殺的詮釋,是要吃常素。能夠吃常素,就從根本上不殺生了。如果常素不能吃,要吃花素,就是在十齋日或者六齋日要吃素。如果連花素都很難吃,斷不了葷腥,可吃三淨肉,到農貿市場買現成的來吃,在家裏不要殺生。
修十善業,這就要規範我們的身口意三業。身業,就不要去殺生、偷盜、邪淫;口業,不能講妄語、綺語、兩舌、惡口。意業,就是要防止邪念出來,貪欲的、瞋恚的、愚癡的念頭,要防止。這是修十善業。
在世間的五倫關係當中,要倫常知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和、婦順,主仁、僕忠。所以要把自己的角色做好,這是倫常關係。那麼在人際關係中,不管別人對我是否盡分,是否恭敬,我們都先要求自己,先盡到自己的本分,要有忍的精神,克己。所以一個念佛人能在家庭盡自己的分,能在社會單位盡自己的分,這就叫善人。一個念佛行人如果能做到這些,本身你就在弘揚佛法,人家覺得這個人是道德君子,是一個大善人。善人念這句名號,求生西方極樂世界,決定臨命終時就能夠蒙佛接引往生。何以故?由於他這一念的善心能跟佛心相合,就能夠感通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現前接引他往生。如果一個念佛人,雖然每天口裏也在念著佛號,但是心不依道,那麼這樣的心就跟佛心相違背,很難感通佛力。所以一個念佛行人要敦倫盡分,心與道合,心與佛的願力合,他就能夠橫超三界。

2012年2月16日 星期四

水火二河白道喻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淨宗法語


 
    又白一切往生人等,今更為行者說一譬喻,守護信心,以防外邪異見之難。何者是也?譬如有人,欲向西行,百千之裏。忽然中路,見有二河,一是火河在南,二是水河在北。二河各闊百步,各深無底,南北無邊。正水火中間,有一白道,可闊四五寸許。此道從東岸至西岸,亦長百步。其水波浪交過濕道,其火焰亦來燒道。水火相交,常無休息。此人既至空曠迥處,更無人物。多有群賊惡獸,見此人單獨,競來欲殺。此人怖死,直走向西,忽然見此大河,即自念言:此河南北,不見邊畔,中間見一白道,極是狹小,二岸相去雖近,何由可行?今日定死不疑。正欲到回,群賊惡獸,漸漸來逼;正欲南北避走,惡獸毒蟲,競來向我;正欲向西,尋道而去,複恐墮此水火二河。當時惶怖,不復可言。即自思念:我今回亦死,住亦死,去亦死,一種不免死者,我甯尋此道,向前而去。既有此道,必應可度。作此念時,東岸忽聞人勸聲:仁者!但決定尋此道行,必無死難,若住,即死。又西岸上有人喚言:汝一心正念直來,我能護汝,總不畏墮於水火之難。此人既聞此遣彼喚,即自正當身心,決定尋道直進,不生疑怯退心。或行一分二分,東岸群賊等喚言:仁者!回來!此道險惡不得過,必死不疑,我等總無噁心相向。此人雖聞喚聲,亦不回顧,一心直進,念道而行,須臾即到西岸,永離諸難,善友相見,慶樂無已。此是喻也。
    次合喻者:言東岸者,即喻此娑婆之火宅也;言西岸者,即喻極樂寶國也;言群賊、惡獸詐親者,即喻眾生六根、六識、六塵、五陰、四大也;言無人空迥澤者,即喻常隨惡友,不值真善知識也;言水火二河者,即喻眾生貪愛如水、瞋憎如火也;言中間白道四五寸者,即喻眾生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心也。乃由貪瞋強故,即喻如水火;善心微故,喻如白道。又水波常濕道者,即喻愛心常起,能染汙善心也;又火焰常燒道者,即喻瞋嫌之心,能燒功德之法財也;言人行道上直向西者,即喻回諸行業,直向西方也;言東岸聞人聲勸遣,尋道直西進者,即喻釋迦已滅,後人不見,由有教法可尋,即喻之如聲也;言或行一分二分群賊等喚回者,即喻別解、別行、惡見人等妄說見解,迭相惑亂及自造罪退失也;言西岸上有人喚者,即喻彌陀願意也;言須臾到西岸,善友相見喜者,即喻眾生久沈生死,曠劫輪回,迷倒自纏,無由解脫,仰蒙釋迦發遣,指向西方,又藉彌陀悲心招喚,今信順二尊之意,不顧水火二河,念念無遺,乘彼願力之道,捨命已後,得生彼國,與佛相見,慶喜何極也。
                                      —— 善導大師《觀經四帖疏》

    又稟白一切往生人等,現今更為淨業行人說一個譬喻,用以守護清淨信心,以防止外道邪見異見所導致的厄難。是什麼譬喻呢?比如有一個行人,準備向西方行走(喻發心修出離道),到達目的地有百千里之遙。走到半路,忽然見到有兩條河,一是火河在南邊,二是水河在北邊。兩條河各寬一百步,河水的深度不可測,南北方向看不到邊際。在水火二河的正中間,有一條白道,寬有四五寸。這條白道由東岸至西岸,也有百步之寬。水河的波浪常常漫溢浸濕白道,火河的烈焰也常常來焚燒白道。水火交相侵擾白道,沒有片刻的休息。此人既已到達曠野空闊之處,了無人煙。卻有許多強盜與惡獸,見此人孤單無伴,爭著想來殺他吃他。此人害怕死亡,趕緊向西狂奔逃命,忽然見到此大河,即自思惟:“此河南北不見邊際,中間見有一條白道,極為狹小。東西兩岸相距雖然很近,但白道狹小,如何能安全地過去呢?看來今日定死無疑了。”此人一邊如是思惟,一邊想沿原路返回,不料後面的群賊與惡獸漸漸包抄上來。此人正欲向南北河岸逃避,而南北方向的惡獸毒蟲,也競相逼近。在東面、南面與北面三邊受包圍的情況下,此人別無選擇,只得向西面尋求從白道上逃命的可能性了,沿白道走又害怕掉進水火二河之中。當時那人的驚惶恐怖之心,無以言表。
    此人此刻穩定心神,又自思念:“我今日走回頭路也是死,停住不前也是死,向兩邊逃也是死,現在只剩下一種可能逃命的選擇了,我寧可尋這條白道向前而去。既然有這條白道,必定應當可以度河而過。”此人作此思惟時,忽然聽到河東岸有勸說的聲音:“仁者!只要下定決心沿著這條白道前行,必定不會有死難,如果徘徊不前即會死亡。”與此同時,又聽到河西岸有人呼喚的音聲:“汝只管一心正念直行而來,我能護佑你,不必畏懼墮入水火二河的災難。”此人既聞到東岸發遣與西岸呼喚的聲音,即自端正穩定身心,決定沿此白道直接向西而進,不生懷疑退怯之心。剛行走十分中之一、二分時,東岸的群賊等便向著行人叫喚:“仁者!趕快回來!這條白道險惡,絕對過不去,再往前走,必死無疑,我等對你並沒有任何惡意。”此人雖然聽到這些叫喚聲,不為所動,亦不回顧,一心直向前進,繫念白道而行進,很快就到達西岸,永遠脫離種種厄難,與西岸上的善友相見,極為慶慰快樂。以上皆是比喻之辭。
    下面顯示比喻的意蘊:所言的東岸,即是比喻此娑婆世界之火宅;所言的西岸,即是比喻西方極樂國土;所言的群賊、惡獸假裝親善,是比喻眾生六根、六識、六塵、五陰和四大;所言的空曠無人的沼澤,是比喻此人經常隨逐惡友,不能遇上真善知識;所言的水火二河,即是比喻眾生的貪愛如水,瞋憎如火;所言的兩河中間白道寬四、五寸者,即是比喻在眾生的貪瞋煩惱中,能生清淨願往生安養刹土的心。乃由於眾生貪瞋煩惱強盛,就用水火來作比喻;願往生的善心微薄,比喻如四、五寸白道。又說水河的波浪常漫濕白道,是比喻眾生常生愛欲心,能染汙願往生的善心;又火河的火焰常焚燒白道,是比喻瞋恚嫌惡之心,能燒行人功德之法財;所言的此人行走在白道上,一直向西而進者,是比喻回向一切修行德業,直接求生西方;所言東岸聞有人聲勸勉發遣,行人依教尋白道直向西行進者,是比喻釋迦牟尼佛已滅度,後人不得見佛,但有釋迦佛的教法存世可依,即比喻如同聲音;所言的或行一分二分,群賊等叫喚此人回頭者,是比喻別解(不同的見解)、別行(不同的修行方法)、惡見(邪知邪見)之人等,妄談種種見解,遞相迷惑擾亂此行人,以及自己造下罪業退失往生的信願;所言西岸上有人呼喚者,即是比喻阿彌陀佛大願度眾生;所言須臾就到達西岸,善友相見歡喜無限者,是比喻眾生長久沉淪生死苦海,曠劫輪回不休,迷惑顛倒,自相纏縛,無由解脫,仰蒙釋迦本師發遣,指向西方,又藉阿彌陀佛的悲心召喚,而今信受隨順兩土世尊拯濟眾生的悲願,不顧水火二河的危險,念念不間斷的持名求生乘托阿彌陀佛以願力所成就的白道,命終之後,得以往生彼安樂國土,與阿彌陀佛相見,慶倖歡喜無量。 
【按】
    水火二河白道喻,寓意深刻,表達了娑婆世界修行人淨土起信的普遍性的心路歷程。對自力修行絕望之際,隨順此土釋尊的發遣與彼土彌陀的呼喚,信願求生淨土,方是出離輪回險境的唯一出路。感恩阿彌陀佛為我等眾生心中鋪設的往生白道,感恩釋尊慈悲的宣說。伏冀淨業行人恒常玩味此喻,用以守護念佛信心。

東林視聽中心公告

             —— 線上視頻增設站外觀看位址
                          來源:東林寺網站  分類:祖庭信息                                 暮色中的東林寺
 
諸位蓮友:
    鑒於法師站內視頻線上觀看人數日益增多,為分流計,視聽中心已基本將站內所有視頻悉數上傳至優酷網與土豆網,註冊會員均為“东林视听”,鏈結分別為:
敬請往觀,謝謝關注!

2012年2月15日 星期三

修淨土法門不妨礙世間事務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 淨宗法語

 
    譬如人入大城中,必先覓安下處,卻出幹事,抵暮昏黑,則有投宿之地。先覓安下處者,修淨土之謂也;抵暮昏黑者,大限到來之謂也;有投宿之地者,生蓮華中,不落惡趣之謂也。又如春月遠行,先須備雨具,驟雨忽至,則無淋漓狼狽之患。先備雨具者,修淨土之謂也;驟雨忽至者,大命將盡之謂也;無淋漓之患者,不至沉淪惡趣受諸苦惱之謂也。且先覓安下處者,不害其幹事;先備雨具者,不害其行遠途。是修淨土者,皆不妨一切世務,人何為而不修乎?
                                          ——王日休《龍舒淨土文》
 
    譬如人到大城市中,必定首先尋覓好旅館安頓好住宿,然後才出去辦事,即便到天暮昏黑時,也有投宿之地。首先覓好安頓的住所者,即是修淨土之意;天暮昏黑,好比死亡到來;有投宿之地,好比在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托生蓮華中,不再墮落到三惡道。又比如陽春時節去遠行,首先須準備好雨具,遇到暴雨突然下起來,則不會有淋漓狼狽的憂患。先準備雨具者,即修淨土之意;暴雨忽然來到,好比大命將盡;沒有淋漓的憂患,好比不會沉淪惡道遭受諸多苦惱。況且首先尋覓安頓住所,並不妨礙辦事;首先準備雨具,並不妨礙行走遠路。如此看來修行淨土法門,全不妨礙一切世間事務,人為何還不去修持念佛法門呢? 
【按】
    修淨土法門,即是安心立命。佛法與世間法。不唯不相妨礙,甚且相輔相成。

2012年2月14日 星期二

2012年2月份一晝夜經行圓滿結束


                                                                      來源:東林寺網路部  分類:祖庭信息
 
2012212日下午313日下午3,東林寺在新念佛堂(香光大講堂)舉行了每月一次的24小時晝夜經行法會,來自全國各地的四眾弟子600余人參與了此次共修法會。    
經行前,昌續法師為經行大眾簡要的開示了東林佛號的唱念特點。昌法法師介紹了經行中的注意事項:念佛的時候,心態要自然平和,呼吸應深沉平穩,要念的清楚,聽的清楚,這樣就可以將心攝住了。 
在鳴磬擊法鼓後,維那師領眾唱誦《贊佛偈》,法會正式開始。香光念佛堂梵音繚繞,氣氛祥和氤氳。自始至終,絕大數的淨業行人精進不懈念佛,即使一些年老體弱的老菩薩中間也很少休息。    
213日下午230,東林寺首座本通法師主持了晝夜經行結束大回向。大眾禮佛三拜並頂禮淨土宗歷代祖師及天下弘揚佛法諸善知識。然後,個人代為父母師長禮佛三拜後發願:現在者增長福慧,過去者求生淨土     
 213日下午3時,東林祖庭20122月份晝夜經行念佛法會在祥和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此次經行結束後,東林寺網路編輯部記者還隨機採訪了參與此次法會的信眾。來自東北長春的李居士深有感悟的說,我今年65歲了,第一次來東林寺,我身體病弱,老公和孩子起先不讓我來,說我非累趴下不可,在我堅持之下,還是讓我過來了。現在我念完後,我不但沒有累趴下,反而更精神了!我一開始也想不到自己能一直能堅持到底,我真的相信是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   
來自北京的32親景居士也是第一次來東林寺,她說,“念佛之前,一年多了,一直頭昏,記憶力差,反應遲鈍,時常打嗝而氣滯,就像丟了魂兒似地;更苦悶的是,昏暗憔悴的臉上還總是生出許多小疙瘩,很影響美觀,煩心的很!這次念佛後,跟我一起來的佛友都說我脫胎換骨了!不僅色紅潤,臉上原來的疙瘩也不見了!雖然一晝夜沒有睡眠,但是並不感覺累,心裏特別高興,精神、記憶都明顯好了許多。佛經上說,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是能治療各種疾病的最上乘妙藥,這回我真從心裏相信了!真的要深深感謝佛恩啊! 
            (文字:生剛   圖片:慧海
             2012212日下午3時,東林祖庭每月一次的晝夜經行法會如期進行,經行大眾排班就位
經行前昌續法師為大眾開示念佛法要
昌法法師為大眾講解東林佛號的唱念要領及經行注意事項
淨業大眾唱念《贊佛偈》
《贊佛偈》唱畢,24小時晝夜經行正式開始。
東林新念佛堂在夜間經行中
淨業行人在日間經行中
213日下午3時經行進入尾聲,東林首座本通法師領眾大回向。
淨業行人在大回向中

文章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