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分類

2012年5月26日 星期六

淨土的出世正說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 法師開示

        教、理、行,淨土法門在大乘圓頓佛教當中、一切經典當中,有它特別殊勝的一點。這個可以引用蕅益大師的三句話,他是對《阿彌陀經》的一個評價——《阿彌陀經》也是《無量壽經》的小本。說從行經的層面來看,這是方便中第一方便;從教經的層面來看,這是了義中無上了義;從理經的層面來看,這是圓頓中至極圓頓。蕅益大師這三句話,是把這個淨土的出世正說,跟八萬四千法門的通途作一個比較。說出的這三句話,是把淨土法門推崇到無以復加的程度。八萬四千法門都是方便,在這個方便裏面,念佛往生一法是方便當中第一方便。一切大乘經典都在詮釋大乘的了義,就是顯了——第一義諦,那麼淨土一法所顯了的這個第一義諦,是無上的第一義諦。 阿彌陀這個名號,它就包含著至極的了義。至極了義要包括中道的了義,中道就是真空妙有。無量壽就是真空,無量光就是妙有。由這個無量壽的真空,產生了無量光的妙有所展示的西方極樂世界全體的依正莊嚴,所以它是直顯大乘圓教的了義,叫第一義諦妙境界相那從”——圓融、圓滿、圓妙——這個層面來看,《無量壽經》展示的義理、境界:一般會把《華嚴經》作為全圓來作比較,《無量壽經》具足華嚴的的全體。而且它,一個凡夫一到西方極樂世界去,得三種不退,他頓然超越,頓然成佛。所以是圓頓當中至極圓頓。所以說法華秘髓——《法華經》授記一切眾生包括與會的學、無學的一切人都成佛這樣的秘髓,《華嚴經》的奧藏,都在淨土法門的經典裏面。這是淨土教、行、理。

2012年5月25日 星期五

宗弘法師:念佛心得一二——薰識成業


來源:新浪博客  分類:蓮友分享

在與蓮友們交流中,常有蓮友對我說:念佛的功德利益我都知道,可有的時候還是不想念,或者心情好的時候很歡喜、很想念佛,心情不好的時候,心裏一煩就不想念了;或者有時覺得念佛又疲憊又累,這麼一懶,也不想念佛了;還有等等、等等的狀況……
時而出現不想念佛的狀況,對於我們來說是正常的事情,雖然出現這種狀況有許多因素,在此,我們就討論三點: 
    一、要慚愧根機陋劣
    什麼是根機人之性譬諸木而曰根,根之發動處曰機。(《佛光大辭典》) 
    這句話是說:每個人的性情、種類各個不同,就象椿、柳、柘、槐各種樹類一樣,每根都有不同的特性;所以,它們所適合的發芽、生長的環境也不同。簡單的講,就是種類各有差別不等的意思。 
    “根機陋劣是什麼意思呢? 
譬如一隻沒有經過燒制的泥碗,我們用它來盛飯,飯到了泥碗裏就成了泥糊糊,再美味的飲食也難以下嚥。若是用經過燒制後的精細瓷碗來盛飯,吃起來就會很順溜,很舒服。 
我們這樣業障深重的凡夫,就象那只泥碗一樣,是屬於陋劣那一類,沒有智慧,煩惱厚重對佛法沒有渴求般的好樂心,甘露般的佛法,也會覺得飲之無味,這樣就是根機陋劣。我們要清楚的認識到這一點。就如善導大師所言:決定深信,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 
    認識到了,就要懺悔、改過。
    怎麼樣去懺悔、改過呢? 
    第二、好樂聽聞念佛法義,薰識成業
    認識到自己是煩惱深重的罪障凡夫,懶惰、於善法不好樂,所思所想常與煩惱相應,那就要懺悔自己還沒有把念佛的法義深入到內心還沒有把念佛當做是自己的生命、血液、骨髓。或者只是接受了專修念佛的理念,但還沒有深入,那就要常常的聽聞多多的思維善導大師淨土思想這方面的法義教理。這樣不斷的聽聞思維,我們對法義的理解,對阿彌陀佛的慈悲救度就會深入到內心,融入到血液,滲透到骨髓,就會把念佛視為生命,就會覺得如果這一天不念佛,就是白白的度過,活得沒有滋味,沒有意義。 
    通過對法義的薰習,使自己的意識、心念,觀念與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相應;觀念、意識(心)上轉變了,身口就會隨之轉變,不再把念佛當做負擔,把念佛當做很勉強、很累的一件事情;會變得很自然、很喜歡念佛,很想念佛、歡喜的念佛。 
    薰習法義,轉變意識,稱為薰識;由意識的轉變,而使自己的口(身)也轉變成為想念佛、喜歡念佛,這就是(淨業)——“薰識成業。這時候,我們就如同泥碗經過薰(燒)制,成了瓷碗,既使這只碗不那麼的精細,是只粗瓷大碗,用它來盛飯也能吃出飯的味道來了。 
    三、選擇適合於自己的念佛方法
    薰識成業,喜歡念佛、想念佛了,但若是念佛的方法不得當,我們這個四大緣合的身體也會鬧情緒。靜坐念佛時或是坐姿不當,行走念佛時或是呼吸配合不好,這些都要注意調整到適當、自然的狀態,以免憋氣、心慌、呼吸不暢,影響到念佛的行持。還有,念佛時要不緩不急,不要念得太快,趕數目。  
    再有,我們在念佛時,應思維我們所念的這句名號——南無阿彌陀佛,是阿彌陀佛在呼喚我們:回來吧,孩子!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把從我們口中念出來的佛號,當做是從阿彌陀佛口中念出來的佛號。說明白一點,就是把自己的口,當成阿彌陀佛的口,這一聲聲的佛號就是從阿彌陀佛的口中所發出的對我們的呼喚聲。 
    其實,道理本來就是如此。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本來就是阿彌陀佛對我們呼喚!我們現在把這個道理運用到有形的、具體的事相上,這樣就會從被動的念佛,轉變成為阿彌陀佛帶動我的口,我在隨順著阿彌陀佛的口念佛。 
    這樣來念佛,就會很輕鬆、很自然,比較容易攝心,念佛時就不那麼胡思亂想了。察覺到心念亂想了,再如此這般的思維。但不要太用心力,很自然的、心中很平和的思維就好。 
    以上所談的這三點,蓮友們不妨一試,希望能對蓮友們念佛有所幫助。 
    總之,念佛以無樣為樣,適合自己的念佛方法就是最好的念佛方法。
    南無阿彌陀佛!

2012年5月24日 星期四

聞行法華經,往生安養刹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 淨宗法語

 
    若如來滅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聞是經典,如說修行,於此命終,即往安樂世界阿彌陀佛,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蓮華中,寶座之上。不復為貪欲所惱,亦複不為恚愚癡所惱,亦複不為慢嫉妒諸垢所惱,得菩薩神通無生法忍。
——《妙法蓮華經》
 
    如果釋迦如來滅度後,後五百歲中,若有女人,聽聞這部妙法蓮華經,依經所說而起修行,在此娑婆世界業報身命終,就能往生阿彌陀佛安樂世界,大菩薩眾圍繞住處,生在蓮華中的寶座之上。不再為貪欲所逼惱,也不再為瞋恚愚癡所逼惱,也不再為憍慢、嫉妒等垢病所逼惱,即獲得菩薩種種神通無生法忍。

【按】讀誦受持法華經,能得往生極樂淨土之益,讀誦受持其他大乘方等經典,回向亦複如是。足證淨土法門乃普門妙法,一切行門無不還入此法界。

2012年5月23日 星期三

【音頻】2012年農曆閏四月初一線上答疑




網上問題:
1、現在流行的《大悲心陀羅尼經》的末後部分(包括《龍藏》裏都是這樣),有不少法術,比如:若患瘧病者,取虎豹豺狼皮,咒三七遍,披著身上即差,師子皮最上。這好像要殺生。後面又談到:若患蛔蟲咬心,取骨魯末遮半升,咒三七遍,服即差,重者一升。骨魯末遮即白馬尿。有時還要用到烏牛糞、新驢糞。請問這是不是偽經?這些內容很容易讓人起譏嫌。這些內容是不是後人加的?因為我看到房山石經版的《大悲心陀羅尼經》就沒有這些內容。 

2、佛門早課《韋陀贊》中,開始唱韋陀天將,後面唱南無普眼菩薩摩訶薩。請問韋陀是屬於天道還是菩薩?韋陀和普眼菩薩是什麼關係?還有晚課《伽藍贊》中,伽藍菩薩、關公、護法藏菩薩是什麼關係?

3、《優婆塞五戒相經》中說:若優婆塞共淫女行淫,不與直者,犯邪淫不可悔,與直無犯。給錢嫖娼不犯戒,好像說不過去。該怎麼向別人解釋?

4、病毒、細菌這些微生物是否有神識?是否屬於畜生道?是否也參與六道輪回?

5、《彌陀疏鈔》第56講,談四種功德的變化功德時說:變化功德者。如論頌雲。種種雜色鳥。各各出雅音。聞者念三寶。忘相入一心。唐新羅元曉法師《阿彌陀經疏》也有類似的說法:第五文中有二功德。如變化功德化作眾鳥說妙法故。如論頌曰。種種雜色鳥。各各出雅音。聞者念三寶。忘相入一心故。但是這個偈子在現在的《往生論》的偈頌和長行裏面都找不到,是在傳抄的過程中遺失了,還是這裏的論頌另有所指?

6、我看到《大正藏》中的《觀無量壽佛經》和《龍藏》中的《觀無量壽佛經》相差246個字,請問師父,應該以哪個版本為准?

7、弟子讀到若每日念誦一千八百遍六字大明咒者,清淨一切罪業及障礙,並從病魔等違緣中解脫,那是否也包括不通懺悔的四波羅夷罪?

8、弟子是專修念佛法門的,最近有佛友從臺灣請來許多咒輪和金光明沙,說亡人只要使用咒輪和金光明沙,決定可以往生極樂世界,慧律法師的《臨終備覽》一書也引用了一段資料,稱咒輪一法較信願行的念佛法門更為殊勝,只要看到咒輪,就決定可以解脫,所以是更難信之法。好多佛友都請回家去,弟子對此疑惑不解,難道藏傳佛教裏頭竟然有這麼簡單殊勝的法門嗎?我一直是按照淨土宗十三代祖師,尤其是印光大師的思想來修行的,從來沒有聽說過這種說法,請師父慈悲開示,藏傳佛教所謂的破瓦、咒輪等法門也是佛說的嗎?不需要自己的努力就可以靠法師加持的咒輪而往生嗎?對於漢傳淨土宗的佛弟子該如何應對來自藏地的這些知見?淨土行人往生時使用咒輪、金光明沙算不算夾雜呢?

9、受了在家菩薩戒的居士,就要嚴持其中的六齋日,這個六齋日的戒,和八關齋戒的戒有什麼主要區別?比如是不是一定過午不食?換句話說,是不是受菩薩戒的居士,到了六齋日的時候,自然就是要依照八關齋戒的要求去做?還是必須另受八關齋戒,否則就算破戒?

10、法師在《疏鈔》中講到全彰自性時,說淨土的聲聞是自性的真諦,淨土的菩薩是自性的俗諦。弟子對這句話不太理解,還請法師慈悲開示。

11、請師父慈悲開示:諸佛與眾生同一法身,學人對這個同一是理解為同一個好,還是理解為不一不異對呢?

12、由於各種原因,我家裏還沒供佛像,每次誦經都是打開電腦,這種情形可以點香供水供果嗎?

13、是什麼都不要管,一心一意念清楚聽清楚好,還是時不時觀想一下好?

14、有時候在市場門口遇到有人賣大烏龜,一隻幾千元錢,這時候是買烏龜放生呢,還是買其他的物命放生呢?將放生款匯至東林護生會,和自己直接去放生,功德一樣嗎?

15、我們每天做早晚課時上香,關於香譜中說法不太相信,總還是不由得要查看,請法師慈悲開示,香譜有一定道理嗎?末學覺得香燃高低與香的品質有一定關係,還是不由得要查看香譜,請問怎樣能克服掉這個壞毛病?

2012年5月22日 星期二

佛教對安樂死的看法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 法師答疑



居士:請問法師,佛教對安樂死有何看法?
法師:安樂死說白了就是自殺,是不是這個樣子?用人為的藥物中斷生命,他為什麼會中斷生命呢?是因為經不起這樣的疾病痛苦的折磨。那麼也就是你在自己的業力面前,你是自己用一個最簡單的方法作了逃兵。安樂死是你使你的身體得到了所謂的痛苦的解決安樂,實際上你的心性更迷惑顛倒。麻醉那些東西使我們的心性麻醉,所以最終他還不是安樂,他更糟糕。所以站在我們淨土法門來看,這種用藥物人為中斷生命的形式,他不叫安樂死。真正念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才叫安樂死。他們這個內涵的界定都錯了,因為念佛的時候,心性是靈明不昧的,肉體也被這個佛號所降伏,能超越這種疼痛,然後他是蒙佛光接引,帶著微笑離開這個世間,文成印壞,在蓮華誕生他的法身慧命。唯有念佛一法才叫真正的大安樂的一個法門。所以我們念佛人不要去用那種所謂安樂死的方式來結束自己的生命,好好念佛。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大安法師——以四種心念佛必得往生


                  來源:東林寺網站   分類:弘法摘錄 
                                    
正逢佛七期間,大眾怎麼念好這句佛號,才能與阿彌陀佛感應道交,必須深信切願,用至誠懇切的心。這種心具體體現就是徹悟大師所說的四種心:第一是慚愧心,第二是欣慶心,第三是悲痛心,第四是感恩心。
 第一,是慚愧心。對自己無始劫來所造種種惡業,生起大慚愧心。眾生所造惡業無量無邊,由於惡業故,頭出頭沒,被迫輪回,輪回又不斷加重貪嗔癡,形成惡性循環,很少反省;佛教告訴我們,這一切全由自己的念頭引起,要從自己內心找原因;未學佛前我們還自認善人,學佛念佛後,才發現自己念頭散亂,善念微弱,負面的占大多數。覺察自己念念煩惱,通身都是惡業,自力無法斷除,因此我們才會生起極大慚愧心。由這個慚愧心,深刻反悔,生起一種懺悔意識和懺悔的行為,方知唯有通身靠倒,死心塌地依靠佛力才可得度。
    第二,是欣慶心,即欣慰慶倖之心。芸芸眾生,本為追求幸福,然而卻起惑造業,眾苦煎迫,深陷焦慮、恐懼、不安之中。這輩子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好不容易學佛,瞭解到了念佛法門,知道念佛法門乃圓頓妙法,信願持名,即可得救,我們這才認知到這期生命只有一個崇高的目標,即回到極樂世界,從凡夫地跳到佛菩薩的境界,因此由衷地產生欣慶之心!
第三,念佛要生悲痛心。念佛法門無比殊勝,功德深廣。有善根福德之人早已得度;而自己無量劫以來,在三界六道輪回當中,不知受了多少冤枉苦,又不斷產生貪嗔癡,不斷迴圈造業。業力甚大,能敵須彌,能深巨海,能障聖道,使我們不能生到佛世,不能聞到正法,不能信受念佛法門,所以輪轉至今,身心煎迫,煩惱不斷,要生起悲痛之心。
    第四,念佛要生起感恩之心。父母恩重如山,念念是他的獨生子女。孩子長大後,養兒方知父母恩,才會生起感恩之心。本師釋迦牟尼佛已來此世界八千返,為救度娑婆世界眾生,無一寸土地不是佛流血之處,佛又為我們宣講了至圓至頓的淨土法門;阿彌陀佛為救度我們這些迷途的孩子發了四十八大願,無央數劫積功累德,圓滿大願,至今已垂手十劫,接引我們;阿彌陀佛又將其光明功德、智慧功德等全部融入佛號,只要我們信願稱名,即可往生極樂,回到大慈悲父的懷抱,永脫輪回。所以,我們要生起感恩之心。
希望大眾在念佛時,聲聲佛號要貫注著慚愧心、欣慶心、悲痛心、感恩心,至誠念佛,感通佛力,感應道交;有阿彌陀佛的光明作為保證,以今生為娑婆世界之最後身,同生西方安樂國。
                     ——2012年春于上海佛教居士林

2012年5月20日 星期日

淨葉不沉


                                                                              來源:我心深處-新浪博客   分類:蓮友分享 
    一個年輕人千里迢迢找到燃燈寺的釋濟大師說:我只是讀書耕作,從來不傳不聞流言蜚語,不招惹是非,但不知為什麼,總是有人用惡言誹謗我,用蜚語詆毀我。如今,我實在有些經受不住了,想遁入空門削髮為僧以避紅塵,請大師您千萬收留我!
    釋濟大師靜靜聽他說完,微然一笑說:施主何必心急,同老衲到院中撿一片淨葉你就可知自己的未來了。釋濟帶年輕人走到禪寺中殿旁一條穿寺而過的小溪邊,順手從菩提樹上摘下一枚菩提葉,又吩咐一個小和尚說:去取一桶一瓢來。小和尚很快就提來了一個木桶一個葫蘆瓢交給了釋濟大師。大師手拈樹葉對年輕人說:施主不惹是非,遠離紅塵,就像我手中的這一淨葉。說著將那一枚葉子丟進桶中,又指著那桶說:可如今施主慘遭誹謗、詆毀深陷塵世苦井,是否就如這枚淨葉深陷桶底呢?年輕人歎口氣,點點頭說:我就是桶底的這枚樹葉呀。
      釋濟大師將水桶放到溪邊的一塊岩石上,彎腰從溪裏舀起一瓢水說:這是對施主的一句誹謗,企圖是打沉你。說著就嘩地一聲將那瓢水兜頭澆在桶中的樹葉上,樹葉激烈地在桶中蕩了又蕩,便靜靜漂在了水面上。釋濟大師又彎腰舀起一瓢水說:這是庸人對你的一句惡語誹謗,企圖還是要打沉你,但施主請看這又會怎樣呢?說著又嘩地倒下一瓢水兜頭澆在桶中的樹葉上,但樹葉晃了晃,還是漂在了桶中的水面上。年輕人看了看桶裏的水,又看了看水面上浮著的那枚樹葉,說:樹葉秋毫無損,只是桶裏的水深了,而樹葉隨水位離桶口越來越近了。釋濟大師聽了,微笑著點點頭,又舀起一瓢瓢的水澆到樹葉上,說:流言是無法擊沉一枚淨葉的,淨葉抖掉澆在它身上的一句句蜚語、一句句誹謗,淨葉不僅未沉入水底,卻反而隨著誹謗和蜚語的增多而使自己漸漸漂升,一步一步遠離了淵底了。釋濟大師邊說邊往桶中倒水,桶裏的水不知不覺就滿了,那枚菩提樹葉也終於浮到了桶面上,翠綠的葉子,像一葉小舟,在水面上輕輕地蕩漾著、晃動著。
      釋濟大師望著樹葉感歎說:再有一些蜚語和誹謗就更妙了。年輕人聽了,不解地望著釋濟大師說:大師為何如此說呢?釋濟笑了笑又舀起兩瓢水嘩嘩澆到桶中的樹葉上,桶水四溢,把那片樹葉也溢了出來,漂到桶下的溪流裏,然後就隨著溪水悠悠地漂走了。釋濟大師說:太多的流言蜚語終於幫這枚淨葉跳出了陷阱,並讓這枚樹葉漂向遠方的大河、大江、大海,使它擁有更廣闊的世界了。
    年輕人驀然明白了,高興地對釋濟大師說:大師,我明白了,一枚淨葉是永遠不會沉入水底的。流言蜚語、誹謗和詆毀,只能把純淨的心靈淘洗得更加純淨。釋濟大師欣慰地笑了。
     淨葉不沉,純淨的心靈又有什麼能把它擊沉呢?即使把它埋入污泥深掩的塘底,它也會綻出一朵更美更潔的蓮花。


文章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