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分類

2012年5月19日 星期六

佛自唱依正名字為發起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 淨宗法語

 
    淨土妙門,不可思議,無人能問,佛自唱依正名字為發起。又佛智鑒機無謬,見此大眾應聞淨土妙門而獲四益(1),故不俟問,便自發起。
——益《阿彌陀經要解》

【撰者】
蕅益大師(15991655):諱智旭,號西有,淨宗九祖。宗說俱通,歸心淨土。臨終跏趺而坐,面西念佛,舉手而逝。一生著述宏富,其《彌陀要解》,印祖讚譽:為自佛說此經第一注解,妙極確極,縱令古佛再出於世,重注此經,亦不能高出其上矣。

【注釋】
1)四益:即四悉檀利益。世界悉檀——歡喜益;為人悉檀——生善益;對治悉檀——滅惡益;第一義諦悉檀——入理益。

 
    淨土妙門,但信願執持彌陀名號,即得橫超三界,帶業往生,速疾成佛。其事理因果,全屬不可思議,非此界眾生智力所能知能問,釋尊乃自己宣說依報極樂世界與正報阿彌陀佛二種名字,以為《阿彌陀經》的發起序。又釋尊以妙觀察智洞見現前大眾,應聞淨土法門,而得四悉檀之益(第一,聞佛說有西方極樂世界,清淨莊嚴,國中有佛,現在說法,心生歡喜。第二,聞說欲生彼國,親見彌陀,只要執持名號,即為多善根福德因緣,則知念佛即能生善。第三,依教專持名號,念念相續,而得滅除身口意三業之惡。第四,教令持名念佛,念到日久功深,豁悟實相第一義諦之理,即得理一心不亂。是謂四悉檀利益),是故釋尊不等待弟子啟問,便自發起。
【按】
        蕅祖自述名字位中真佛眼,表證其見解與佛同齊。蕅祖深契佛心,昭示淨土法門,無問自說,乃釋尊以無盡大悲,為諸眾生作不請之友,惠予眾生離生死苦得涅槃樂之大利。


2012年5月18日 星期五

仰天念佛度晨昏 預知時至往西方

                                                                                文章來源:弘願寺網站   分類:往生紀實

       
        賴老太太住在臺灣鬥六新莊。不識字,老實,雖然家中有錢,但是夫妻長年感情不和,心情始終鬱悶不樂。只能趁著先生外出的空檔,偷偷在庭院擺一張小桌子,供一杯淨水,手拿三枝香對著天空祭拜念佛。起先稱念“南無觀世音菩薩”,直到女兒設了佛堂勸她,就改稱“南無阿彌陀佛”。
  賴老太太的女兒,曾因身體不好,發心到雲林縣梅林福山岩煮飯三年,果真身體不藥而愈,回家便設了佛堂。
  老太太往生前,對女兒說:“我再三個月就要回家(往生)了。”女兒勸說:“不要說這種沒有元氣的話,爸爸的事把它放下,認真念佛就好。”三個月後,老菩薩又對女兒說:“我已經要回去(往生)了。”並說:“你父親再活三年。”(果真賴先生就在三年後的這一天過世)說罷,就把房屋內外打掃得乾乾淨淨,再出外購買檀香木,回家煮水沐浴,換上乾淨的衣褲,挽好髮髻,晚餐過後上床睡覺。
  隔天媳婦(先母的結拜姊妹)發現婆婆沒起床,前去探望,看見婆婆吉祥臥,睡得香甜,不敢叫。直到早上十點,感覺不對,前去再看,才知早已往生。
  受到這樣殊勝往生的影響,老菩薩的孫女與外孫女兩人,後來都出家。
  善導大師《般舟贊》言:
  莫論彌陀攝不攝,
  意在專心回不回;
  但使回心決定向,
  臨終華蓋自來迎。
  彌陀救度真實不虛,但願有緣皆念佛,同生極樂證涅盤。

                                     釋常凱    2012427

2012年5月17日 星期四

雖佛祖現身,也不改其所信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 淨宗法語

  
    若正修淨業時,倘達摩大師,忽現在前,乃曰:吾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禪,汝但舍置念佛,吾即以此禪授汝。但當向祖師作禮,謂我先已受釋迦如來念佛法門,發願受持,終身不易。祖師雖有深妙禪道,吾則不敢自違本誓也。縱或釋迦如來,忽爾現身,謂曰:吾先說念佛法門,特一時方便耳。今更有殊勝法門,超於彼者。汝當且置念佛,吾即為說勝法。亦只可向佛稽首陳曰:我先稟受世尊淨業法門,發願一息尚存,決不更張。如來雖有勝法,吾則不敢自違本願也。雖佛祖現身,尚不改其所信,況魔王外道,虛妄邪說,豈足以搖惑之耶?能如是信,其信可謂深矣。
 ——徹悟《徹悟禪師語錄》
  
    若正在修習淨業的時候,倘使達摩大師忽然出現在面前說:“我有直指人心、見性成佛之禪,你只要捨棄念佛,我就將此妙禪傳授給你。”這時只應當向達摩祖師頂禮回答:“我已先信受了釋迦如來的念佛法門,發願受持,終身不改。祖師雖有深妙禪道,我不敢自己違背原來的誓言。”縱或釋迦如來忽然現身說:“我先前所說的念佛法門,只是一時方便之說。現在更有殊勝的法門,超過念佛往生一法。你應當姑且放置念佛,我就為你宣說更殊勝的法門。”這時也只可向佛稽首陳白:“我先前稟受世尊的淨土法門,發願一息尚存,決不更改。如來雖然另有殊勝法門,我則不敢自己違背曾發的本願。”雖佛與祖師現身,尚且不改變對念佛法門的信心,更何況魔王外道虛妄邪說,豈足以動搖迷惑我的淨土信心!能有這樣的信心,才能算得上深信。
【按】
       見得真,方能守得穩。信心漂浮者,宜在見地上透過。

2012年5月16日 星期三

在家居士如何修學淨土

                                                                     来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法師答疑


居士:修淨土的居士,在世間法與出世間法的認識與實踐上,應持什麼看法、做法,請指示!
法師:修淨土的居士,首先,要建立一個與淨土念佛法門相應的心態與知見,淨土法門是體現了諸佛如來度化眾生的悲智,令一切眾生脫離生死輪回的苦難,安享涅槃常、樂、我、淨。所以修淨土法門的人,首先要體現出世間的本懷,念佛矢志往生成佛,不是念念佛,修點善,下一輩子得個富貴的身份,或上升到天堂去享天福的。要知道我們今生不能夠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那我們就慘啦!如果我們發起不了真往生的心,那麼我們這一生持戒,念佛,修種種慈善事業的事情,下一輩子可能得到大富貴,在富貴中,能保持清醒頭腦的少,迷惑顛倒以富貴造諸惡業者多,這不得不謹慎啦!所以截流大師開示,如果今生不能夠發出真心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修行的話,跟一闡提、五逆十惡的人本質上沒有兩樣。五逆十惡者是當生下地獄,那個不能真心求生淨土的人,是第三世下地獄。下地獄的時間只有一步之差啊!所以我們要加以注意,如果今生不能成就往生淨土的話,下一輩想保住人身也不是有把握啊!得人身要持五戒(殺盜淫妄酒),即儒家仁、義、禮、智、信五常,才有做人的資格啊!試問我們的五戒持得怎麼樣,五常的操守如何呢?所以印祖說,下輩子保住人身比往生西方淨土還難。得人身靠自己持戒的力量,而往生淨土靠的是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所以今生能聞到念佛法門,一定要信願持名,今生成辦往生之淨業。
        這個往生淨土的信願建立之後,在世間法當中,要落實大乘佛法真諦與俗諦圓融的特質,在世間也要扮演好自己的社會角色,家庭角色。淨業三福就是告訴我們日常生活當中,要孝養父母,恭敬師長,對朋友要有信譽,要吃素戒殺,身、口、意三業趨向純善,這樣你在家庭和單位盡到了自己的本分,便會導致和諧的人際關係。由於你是世間的善人,又能由福德的積累開發智慧,所以你的事業也會做的越來越好。學佛不僅不會與世間法矛盾,反而能促進世間事業的昌盛。大凡世間上能夠建功立業,在歷史上留下印記,所謂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物,都是在心性的開發有相當深度的人。比如清代林則徐以大無畏的氣概,燒毀英國的鴉片,這種精神力量來自什麼地方?我們得知林則徐用非常工整的楷書來寫《金剛經》、《阿彌陀經》、《往生咒》。政務之餘,抽暇念誦這些經咒,才知道他從佛經裏面吸取了精神的養料。近代的思想家像魏源、龔自珍都是虔誠的念佛行人哪。還有很多的企業家的財富,大多是多生多劫佈施的善行所致,今生他又佈施,越佈施越有財富,可見出世間法與世間體現相輔相成,出世間法提升世間法,世間法為出世間法準備資糧啊
        我們在世間首先要有終極關懷的安心,用比喻表示:比如一個人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出差。他第一件事是要找好一個住的地方,找到住的地方,安頓了行李,他出去辦事,他心裏很安定啊!哪怕辦事再晚也預定好了地方,這把鑰匙在手上隨時可以進房間休息,這樣,這人才安心呀!如果他沒有找到住的地方,背著沉重的行李去辦事,這辦事的過程便一直伴隨著恐懼不安。辦完事到哪里去啊,心裏不安呀!這是一般人常見的心態。由此擴大一點說,我們來到這個地球也是出一趟差啊!試問我們找到了住的地方沒有?所以找到地方是一個有理性的人必先解決的問題,然而多少人卻忘了這個事情啊!背上沉重的行李去辦事,追求世間的種種東西,一生都伴隨著不安和恐懼啊!
        阿彌陀佛慈悲之極,用這個念佛法門給我們安頓好住的地方,令我們了知生命的歸宿就是西方極樂世界,臨命終時阿彌陀佛前來接引。安心立命的事情解決後,我們帶著愉快的心情去做世間的事業,那會做得很踏實,很快樂。可見,念佛法門是締造安樂人生的妙法。

2012年5月15日 星期二

2012年5月份一晝夜經行法會圓滿結束


                         來源:東林網路部     作者:慧海    分類:祖庭信息

2012512日下午3時,東林祖庭每月一次的24小時晝夜經行法會在東林新念佛堂(東林香光大講堂)進行,來自東林寺內外的四眾弟子1200余人參與了此次晝夜經行念佛共修法會。經行前昌法法師為經行大眾講解了東林佛號的發音特點及唱念要則,其後昌續法師為大眾講解了經行現場的規矩與規則。
下午3:20,引禮師鳴磬擊法鼓,維那師領眾唱誦《贊佛偈》,大眾梵音唱誦《贊佛偈》後,24小時晝夜經行法會正式開始了。
2012513日下午2:30,經一晝夜24小時經行不輟,經行法會進入尾聲,東林首座本通法師領眾大回向。回向已畢,大眾禮佛三拜並頂禮淨土宗歷代祖師及天下弘揚佛法諸善知識,個人代為父母師長禮佛三拜:現在者福慧增長,過去者求生淨土 ......
下午315分,東林祖庭20125月份一晝夜經行法會在法喜與祥和的氣氛中圓滿結束。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獨生獨死 獨去獨來

                                                                                 來源:中國佛教淨土網   分類:蓮友分享

    
        往生極樂世界,自然沒有生離死別,也就沒有愛別離苦。
    而且,往生到極樂世界,這一顆心都超越了,不會執著種種愛恨情仇、得失成敗,而且也根本沒有這些現象,所以,自然沒有愛別離苦。不僅如此,往生極樂世界都是與諸上善人同聚一處,即使到十方世界去度眾生,也好像並沒有離開一樣,所以沒有愛別離苦。
    因此,如果說夫妻恩愛、父子義重的話,我們就要告訴對方:
我們往生極樂世界,才能永遠相處,這種親情才能夠永恆長存。不然的話,都是各自隨業流轉,沒辦法永遠在一起,因為每個人過去的業不一樣,現在的業也不一樣,一旦離開這個世間,就永遠不可能再回頭、再過世間的生活了;家庭再溫暖,社會地位再高,人際關係再好,都不可能再回來了,這個世間一切的一切永遠地離開了,毫無關係了。就好像夢,既然是醒了,夢中的苦樂都已經沒有了。夢是幻化的,回想起來,世間也是一場大夢,也是幻化的。
    《無量壽經》就說: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
        獨生獨死,獨去獨來,
        當行至趣,苦樂之地,
        身自當之,無有代者。
    這幾句話很簡短,但說明了世間的實相。
    “人在世間,愛欲之中”:人與人之間,誰沒有那種執著的愛欲呢?所以說“人在愛欲之中”,心有愛欲,面對的也是五欲的環境。
    “獨生獨死,獨去獨來”:古德解釋這句話說: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分開固然是孤獨的,即使相聚一處也是孤獨的。這個很有意思、很奧妙。人即使同處一堂、住在一個家裏,但是彼此都是各自孤獨的。因為我的心意,對方不能理解;對方的心意,我們也不能理解,不能與他感同身受。所以,從生到死,沒有不孤獨的。死了之後,當然又各個隨業流轉去了,就更加孤獨了。所謂的一時相聚,只不過是一時的因緣聚合而已。因緣總有離開的時侯,因緣離開,一切也就幻散了,不存在了。所以,從根本來講,這個世間是一種空相,所謂“有”也是空相,因為這個“有”是一時的因緣;一時因緣,就不是本來就有的東西,就不可能在這期間不會變化,就不可能永恆存在。
唯有往生極樂世界,才沒有這一切掛礙。所以,極樂世界沒有愛別離苦。
 ——摘自 慧淨法師(《三經一論大意》)

學佛需要有正知見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 法師開示

        
         學佛,在八正道裏面,首先要有正見。知見的問題,是我們學佛,邁好第一步的先決前提。作為弘揚佛法的法師來說,那首先自己要把知見擺正。但一談到知見問題,它確實是很困難的事情。對宇宙人生的這種實相的把握,實際上也唯有佛菩薩才能夠以他們的現量親證來把握、來發現這個真理。我們一般人如果在心意識邏輯範疇內琢磨的話,都是越推越遠,南轅北轍。
    所以建立正確的知見,還是要以信心作為前導,解行並進,然後去深入經藏,理解佛經的如來真實義。當然,如來真實義就象浩瀚的大海一樣。這種理解的程度也有淺深的不同。但,無論是淺深不同,但它就好象這個容器舀出來的水,應該是大海裏的水,它有鹹味,等同一味的,不能是其他味道的水;或者說,它是兌了很多水的牛奶,但它最終也有點牛奶的味道,不是其他的味道,就是不能變味。所以這個過程,都應該採取“述而不作”的方式,這個態度實際上也是孔子治學的態度——述而不作。“述”就是“主述”聖人的教化,“作”這個事情是聖人的事情,“述”是賢人的事情。
   我們這個時代的弘法人員,大多數也都是凡夫的身份,不是聖者的身份。所以他如果不能認知這一點,他要去作,就是他要去造作,他要去建立一套自己的東西,就會有很大的風險。所以,我們強調一個法師,在這個時代,一定要老實地給自己定位,那就是“述而不作”。這樣,我們就能夠把如來真實義,傳達出來、轉述出來,也讓眾生建立這樣的一個佛法這樣的正確的參照系。從中,就是我們說是個“轉凡夫的知見為佛的知見”。這在佛門裏面,就用“轉法輪”的這樣的一個比喻。佛是把自己的證悟的真理,轉到眾生的心裏去。
   但,往往還是有一個風險,我們一般的人去看佛經,佛經是由清淨心流現的、智慧的名文。文字般若是從實相般若裏面出來的。那實相般若、文字般若都是清淨的,離開生滅的心顯現出來的。
  那麼,我們凡夫眾生以生滅心來猜度如來真實義,這個不生滅的智慧都成了生滅的情識了。它又會出現這樣的風險。那怎麼辦呢?還得要借助那些有深刻證悟的、這些祖師的言教,來作輔助。比如我們在淨土宗的弘揚當中,我們就把淨土宗歷代祖師的著作,也以“述而不作”的方式,表現出來。所以,由此你看我們東林寺的弘揚佛法的宗旨就是以“淨土聖言量”與中國十三代祖師的理論作為參照系。就是把“主線”和“輔線”建立起來之後,配合“解行並進”。我們凡夫眾生由於我們分別煩惱太重,雖然沒有智慧,但是如來的智慧我們是本具的。
   那怎麼把我們本有的這種智慧顯發出來呢?還是要去念佛,只要在我們的生滅心裏面,安頓一句萬德洪名,就能轉凡夫的知見為佛的知見。你可能開始對佛經、佛理一點都不瞭解,但你念佛念久了,至誠懇切了,就會暗合道妙、曉悟無生。慢慢我們的知見就會趨向於佛的正見,佛的正見實際上就是大乘的中道的正見。首先是親悟到諸法的空性,然後從空產生的妙有,這個空有不二的這樣的一個知見,就是正確的

文章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