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分類

2011年5月21日 星期六

要往生極樂該如何發心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 法師答疑

居士發菩提心是往生條件之一,出離心能不能等同菩提心?若不相同,應當如何將出離心長養成菩提心?
法師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是三輩往生共同的條件。對菩提心的詮釋,有通途佛法的菩提心:上求佛道,下化眾生。次第上又有發心菩提、伏心菩提、證道菩提等等這些層次,說起來很多。
但從淨土特有的立場來看,菩提心就是深信切願之心,深信切願一向專念阿彌陀佛就是往生極樂世界的條件。
出離心是屬於願心的一個內容,厭離娑婆,欣求極樂。出離心,可以說是菩提心的前方便
由現前的苦難生起厭離厭苦之心,由厭苦之心生起要往生極樂之心,由往生極樂之心要生起我圓滿福德智慧資糧後再回來度化原來像我那樣苦難眾生的心。你能把這個完整起來,這就是你的菩提心的完整的內容。

2011年5月20日 星期五

東林佛號縈繞在香港東林念佛堂

                                                               來源:《淨土》雜誌20103   分類:念佛感應      
    二零一零年二月六日上午九點,清暢哀亮的東林佛號聲第一次在香港東林念佛堂的茂密叢林間回蕩……
 兩個多星期了,十幾位愛唱東林佛號的朋友,在為尋找道場而大傷腦筋。一月二十四日,隨香港六位佛友去參加深圳萬佛禪寺舉辦的首次十二小時經行(唱念東林佛號),午飯後在結緣品桌面上見到一本幾年前出版的東林大佛介紹。忽然,大安法師拜訪香港永惺長老的合影躍入末學的眼目。好像是阿彌陀佛在給我們指點和資訊:對呀,應該去求永惺老和尚為我們解難!
    一月三十日,在出乎預料的因緣推動下,臨時約一個佛友到西方寺看看。我們倆因為初次參拜位於荃灣的西方寺,在大雄寶殿和法堂拜佛之後,站在客堂走廊上東張西望、不知所措。比預先約定更奇妙,永惺長老坐著輪椅在方丈室侍者師父的細心護持下,徐徐走向我們。阿彌陀佛,這是在做夢吧?我們倆趕緊叩首頂禮,驚喜之中差點忘記了到西方寺的初衷。我倆彼此鼓勵下,才追上前去,再次求拜永惺長老。老和尚不知道我們的姓名,也沒問我們是什麼團體。十分爽快地同意在他管轄的道場流通廬山東林寺的法寶,聽說我們要找道場念東林佛號,長老微笑了,用慈祥而信任的語氣指示我們:去東林念佛堂念東林佛號!並且告訴我們香港東林念佛堂的名字就是依廬山東林寺的名稱而起……
    老和尚欣喜爽朗的言表,令我們感動得熱淚盈眶。接著是東林念佛堂的居士派專車來接我們。老和尚放棄預先要去辦的事情,又特意坐輪椅到門口親眼送我們上車。永惺長老對我們的慈愛就像是爺爺一直在耐心等待乖巧的孫兒孫女自覺回家做功課。回憶起當時的一幕幕場面,我們怎能不珍惜這份奇緣。
    不怕被人笑,末學孤陋寡聞,那天之後才瞭解到:原來東林念佛堂是香港著名的佛教道場。提到東林,香港四眾弟子會自然聯想到位於荃灣芙蓉山景色秀麗、清淨莊嚴的東林念佛堂。
    一九五二年由開山祖師定西法師率華南學佛院的幾位學僧及護法居士,歷經十八年的艱辛修建而成東林念佛堂。再經過多年的修復、擴建,成為今天的規模和成就。東林念佛堂曾是香港首屈一指的淨土宗道場,在香港延續了廬山慧遠大師的遺風,大力提倡念佛,一度成為香港各大小道場修行效仿的風標典範,對東林念佛堂感慨最深切的是慈悲為懷的永惺長老,老和尚曾在東林念佛堂擔任十八年監院,眼見東林念佛堂相繼六位方丈都往生了,只存留著老輩出家師父們未了的心願……
    同時,末學聽到一些香港居士傷感的心聲:有好長一段時期,在東林念佛堂聽不到有念佛聲。
    現任住持寬運大和尚,來東林念佛堂複修增建,在這裏繼續提倡念佛法門,號召四眾弟子一起護持這個專修淨土之莊嚴道場,讓它發揮更大的功能,為香港的佛弟子起到一個導航作用。
    相信是阿彌陀佛慈父戲劇般地把我們帶領來東林念佛堂。我們東林蓮社香江蓮會(現改名:“香江東林蓮舍”)的佛友們,每個月約時間在荃灣東林念佛堂的極樂寶殿唱念東林佛號。那裏的出家師父歡迎我們經常去念佛,有義工菩薩加入共修,有上香遊客隨喜參與;數百年的大樹聽到了東林佛號”、“”、“”、“,叢間野花聽懂了東林佛號”、“”、“”、“。還有某日下午的趣事:一位同修蓮友有急事從東林念佛堂獨自快步下山,竟有只野貓一直追蹤喵——喵——不停,蓮友猜想它是要念佛功德,回向之後,野貓果然歡跳而去了……
          感恩東林念佛堂常住及義工菩薩們讓我們共用美味的午齋,每次到東林念佛堂都法喜充滿地度過共修的時時刻刻。期盼著更多有緣人一起到東林念佛堂唱念東林佛號,同登極樂寶殿!祈求有朝一日,在出家法師們的帶領下,居士們有福德因緣相聚東林念佛堂晝夜經行念東林佛號,令更多的人往生極樂有信心、得保證!       
   
注:相關博文東林念佛堂八關齋戒暨24小時經行念佛法會”、香港東林寺’與祖庭手同行”。  
                                                                                          (編輯:香江東林蓮舍)

不假方便、香光莊嚴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 弘法摘錄
          那麼去佛不遠這句話是告訴我們一個真相:阿彌陀佛離我們不遠,那更貼近地說,阿彌陀佛就在我們的念頭裏面。諸佛如來,是法界身,入一切眾生心想中,就入在我們的心想裏面,就是我們的念頭裏面都有阿彌陀佛的法身,有法身就含攝著報身,有報身就能延伸出應化身。換句話來說,阿彌陀佛的法、報、化三身的全體功德,都在我們的念頭裏面。既然在我們的念頭裏面,我們當下這舉起的這一念就非常有分量了。那麼我們以這一念,來念果地上的名號功德,這是以實相心念實相佛,以法界心念法界佛呀,這就是以空印空,似水投水——同質的。
    所以瞭解這個,就不假方便。方便是什麼?方便是一般講我們開悟、得到修證目標的一些輔助性的手段、幫助。宗門、教下都要談方便,修止觀啦,參話頭哇,這些都是方便。但淨土法門是不需要這些方便——不假方便,就是一句名號念到底:一句名號開佛知見,一句名號得無生法忍。淨土法門——大勢至菩薩他自己的介紹——就是一門深入,不假方便。這個對我們有很大的指導意義,我們凡夫眾生都很執著,都不瞭解這句名號直接跟我們心性的關係。所以他總認為,光念這句名號就夠了嗎?他有懷疑,認為念這句名號不夠,一定要加點什麼東西才放心。之所以有這種心理,他對這個名號自身的功德不瞭解,他不知道我們所憶念的這句名號跟我們心性的那種同源的關係。
    這種關係,蕅益大師有一段很重要的開示,這個阿彌陀佛名號是本著眾生的心性來建立的。這個名號是無量光、無量壽——核心兩個價值,無量壽是寂定,無量光是照用;實際上無量光、壽就是佛性的表達,兩個核心價值也就是實相的表達。那麼我們一切眾生的介爾一念也有無量壽,也有無量光,就是我們也有佛性。所以這個名號是由於有我們無量光、壽的性德,才建立了無量光、壽的果地上的名號。離開了我們現前一念心性,沒有阿彌陀佛名號安立的地方——它沒有基礎;同時沒有阿彌陀佛的名號,就不可能顯發我們本具的無量光、壽的德能:是這麼一個關係。所以我們的心性跟彌陀名號是同源的,是同構的,是同質的,是相互互動的。
    通過念果地上的佛,就是天臺六即佛講的那個究竟即佛”——這是彌陀名號所展示的究竟即佛引發我們的什麼?六即佛的第一個理即佛”——我們的正因佛性。這兩者——因和果,一個在第一位,一個在第六位,因心、果覺正好可以互動,可以交融,可以穿過去,這叫因賅果海,果徹因源因果交徹就導致我們眾生的心來念佛的名號之間的互動,就能產生我們見佛的最終的目的。那麼這樁事情,不需要其他的方便,單刀直入,在核心地方開花結果。
    如果你不瞭解這個,聽到有人說:你光念念這個佛號就有用嗎?就能住生哪?你不修禪定還行嗎?想想也是啊。來,我開一個禪修班,你只有修了禪定才能往生。於是咣當、咣當去修禪定去了。又有的人說:你念佛,你業障深重,不消掉業障還能把佛號念好哇?來,我給你一個咒子,念一百萬遍消了業障再去念佛。哎,咣當、咣當去持咒了。就是不瞭解這個真實的事情,他就容易被這些話所轉。原來我就看到一個小冊子說,我們業障深重,一定要持一個什麼咒,等到持咒把業障消了再來念佛才可以。這對嗎?難道念佛就不能消業障嗎?至心稱念一聲南無阿彌陀佛名號,能消八十億劫生死重罪——這可是佛說的。為什麼你不相信呢?為什麼要相信這個人說、那個人說呢?
    第一堂課我講,我們學佛的目的是要了生脫死——首先要解決分段生死,在解決分段生死當中,考量八萬四千的通途法門,靠自力沒有辦法,唯有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橫超。我們如果明白了這個道理,就一往情深地來念佛,不需要夾雜其他的東西。不假方便,專門持這句名號,自得心開,我們的心就打開了,就是如來藏心了,就能得無生法忍了。如來藏心打開,就無量的功德現前了。這個自性的體、相、用:我們自心——自體——妙真如性,是性具世間、出世間一切功德的,這一打開,由體起用,就能顯出世間和出世間一切大用的。所以這個大勢至菩薩給我們所展示的,就一心念佛,就是專門念佛,叫做一行三昧、一相三昧,不搞其他的。一門深入,也恰恰就是大勢至菩薩作為智慧化身的一個特點,有大智慧人才能一門深入。你今天搞這個,明天搞那個,說明什麼?說明你沒有智慧,善根淺薄,業障深重。這個執持名號能夠解決一切問題,一法具足一切法,成就往生淨土一法就等於成就一切大願。那麼這唯有大智慧者才能當下信受,擔荷的。為什麼這個《阿彌陀經》淨土法門都是佛無問自說的?無問自說,因為這樁事情凡夫眾生、聲聞、緣覺、菩薩都問不出來,不是這些三乘行人的境界。是佛出於大慈悲心觀照到眾生的善根、與會大眾的善根,還有相信這個法門的——一相信就能得到大利益,由於慈悲心來無問自說的。所以這樁事情要靠智慧來信受,來接納,來擔荷,來實施的。大勢至菩薩是一個智慧化身,叫無邊熾盛光,說他全體毛孔都放射光明。熾盛光,只要有緣的眾生見到這個光明,就能見到大勢至菩薩,也能見到十方諸佛。光明就是智慧的表達。
    大勢至菩薩是告訴我們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念佛法門當下就是勝異方便,勝異方便就不需要再加其他的方便。這勝異方便是淨土宗常用的一個概念,就是奇異,就是殊勝,在一切方便法門當中是極為殊勝、奇異的方便,就叫方便中第一方便。所有的法門施設都是讓我們到達成佛寶所的方便,但這個念佛法門是方便當中的方便、捷徑當中的捷徑,單刀直入,快速圓頓。你抓住了第一方便,就不需要第二方便、第三方便。知道這個道理嗎?你只要念佛,念念念。
    我們為什麼要從事相上開始念?事相上就是我這個心緣念佛的名號,有能念之心、所念之佛,但是心和佛不相離開,這就事相上念。行住坐臥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高興的事情也是阿彌陀佛,失意的事情也是阿彌陀佛所有世間的這些順逆境界都是夢幻泡影,都由這句名號來擺平,怨親債主也是阿彌陀佛,這個佛、魔來了也是阿彌陀佛。一定要把這個念頭念熟,這個憶佛念佛就是要轉換念頭的生熟和生熟的程度。我們原來對這個世間五欲六塵很熟悉,對這個佛號很生疏。現在通過勉強自己來念來憶,慢慢子對五欲六塵不感興趣了,對世間的恩恩怨怨不感興趣了;對這個佛號有興趣了,對佛號這一念越念越歡喜了。說明你這個生、熟的物件在改變——一定要這樣。
    如果不這樣,你在口裏念著佛,世間的東西佔據了心裏的主宰地位,這都很難得到法上的利益。就好像原來說一個笑話,他是做生意的,實際上也是居士,每天做早晚課。正好那段時間進了一批花生,他就想著怎麼把花生倒運出去——貿易出去,這個我投了多少成本,能賺多少錢。一般做生意都是求利潤最大化,這些東西都是很牽掛心的。所以他在做晚課阿彌陀佛、阿彌陀佛……”,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轉變成了這阿彌陀佛、阿彌陀佛、花生,花生,花生……”哎,怎麼念花生了?這個花生在他心裏起了主宰的地位,他就自然地轉到花生裏面去了。那你念花生,下輩子就再作賣花生的商人了,你想到極樂世界去見佛是不可能了。
    所以這個要轉換,轉換至這個佛號對我們非常熟悉,念頭一起來就是佛號,碰到緊急關頭也是這個佛號。這個事情不容易——我們說起來容易。我原來在北京的時候,交往了一位老居士,他也學佛二十多年了。他有一天到我這兒來:哎呀,我很慚愧呀,我念佛不行哪。我說:你念佛怎麼不行?他說:今天我騎著自行車回去的時候,正好一輛貨車要跟我迎面而來——很危險了。但是很危險得要撞到我的時候,我出來的一念是我的媽呀。這個車沒有撞來。他說:關鍵時刻是我的媽,不是阿彌陀佛他說:我這二十多年佛號是不行。在這個生命最關鍵的時刻是不是這句阿彌陀佛念出來——不是我的媽呀,我的天啊,我的爸呀出來——這是開不得玩笑的。這是真功夫啊,這是平時你怎麼熏的功夫的結果呀。這要靠信心哪,真是要真誠心去做啊,這不是做表面文章啊。
    你看印度的甘地,他雖然被刺客刺死,就是迎面的一個婆羅門極端分子,拿著槍就對面開了三槍,但這個甘地就有這麼大的好的涵養,他面對手槍,面對這個歹徒,他都有一顆慈悲心,面帶微笑沒有怨恨,而且中彈緩緩地倒在地下的時候,他念的是他神的名字:拉摩、拉摩、拉摩、拉摩、拉摩、拉摩……”你說說這個甘地,能成為聖賢啊。
    所以我們這句名號為什麼要百千萬億地念?念念念,就是把佛號這一念念熟,無論在任何情況下,出來的就是這句名號。這是事相上講念熟,那進一步的理上念:這個能念之心、所念之佛都是本具的,最後能念、所念打成一片,心佛一如,就是圓覺妙心現前了。圓覺妙心現前就自得心開,這個就是法爾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心佛一如的時候我們的妙明真心就現前,如來藏心就打開,這時候就契證到涅槃的常、樂、我、淨裏面去。自得心開至少是破一品無明的境界——圓教初住的水準。只要圓教初住這個水準,就有能力在破一品無明的這個範圍當中,超越時、空的局限,能夠在一百個三千大千世界示現八相成道。大勢至菩薩就不假方便,就是這句名號單刀直入,以念佛心開佛知見,一念靈知現前。
    那麼這樁事情是怎麼實施的?就用一個比喻: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如染香人,我們業力凡夫沒有香,全體的都是惡業的臭穢之氣。這個可以理解為五分法身之香:戒香、定香、慧香、解脫香、解脫知見香。我們是沒有這五分法身香,但是我們能念這句名號,透過名號的仲介,把阿彌陀佛已經圓滿證得的五分法身香接納過來。這就好像我們的衣服沒有香氣,但是你放在一個香店裏面,香店裏面有旃檀木很濃郁的香味,只要放在那裏放段時間,這件衣服就染上了香味。是不是啊?所以我們這個全體業力的眾生——每一念都是貪、嗔、癡、慢、疑具足的眾生,當我們在念佛的時候把佛的功德接納過來,這就像染香人身沾染了這個香氣。那麼這樁事情就代表淨土法門的一個根本特點:以佛的果地覺因地心以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這種五分法身香、般若智慧光,來莊嚴我們的法身慧命
    我們的本覺也是具足的,但這個本覺的佛性完全被遮蓋住了。阿彌陀佛在因地作法藏比丘的時候,也具有我們同樣的本覺,他以這個發大願、修大行——通過這個始覺呢,慢慢子圓滿大願建立淨土,就成了究竟覺——究竟成佛的覺。究竟成就的這個,以這個名號作為仲介傳達給我們,於是我們以這個究竟覺來覺動、啟動我們眾生的本覺。所以我們念佛從自心上來看,是是心是佛;從我們修德始覺的程度來看,要是心作佛是心作佛就是念果地上已經成就了的名號的功德,能帶起我們的本覺,喚醒我們的本覺,顯發我們的本覺。這就叫托彼名號,顯我自心,假託阿彌陀佛名號的果地上的功德,來顯我們本具的本覺。雖然本覺我們本具,但是沒有這種彌陀的名號光明,沒有阿彌陀佛慈悲願力的加持,我們的本覺永遠起不了作用。
香光故里
    就好像這塊木頭有火性,總是放在這裏它不可能起火,一定要鑽木取火。所以這個緣就很重要了,《法華經》有個說法,就叫佛種從緣生,是故說一乘,我們都有成佛的種子,這個種子就是代表我們的本覺——真如實相,但它要生起來一定要靠緣,沒有這個緣是不行的。阿彌陀佛建立大願,建立名號,建立淨土,就是完成了這個緣,而這個緣的力量很大。由於它是大慈悲心、大願力的結晶,所以就叫強緣——很強大的力量的緣。這種緣一但過來,我們系緣這個強緣,仰靠這個強緣,祈禱這個強緣,這個就是南無的內容了:歸命。我們歸命這個強緣的救度,那麼我們佛的種子就會現前,佛的種子現前就是成佛——成就大乘的佛果。
    那麼大乘佛果對我們這個時代的業力凡夫,還是要分兩步走。第一步先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後在彼土——極樂淨土,快速成佛:前後分兩步走。那麼十方諸佛都是希望我們成就大乘的佛果,所以佛最想說的、最想做的就是說一佛乘,說摩訶衍,說大乘法。這個淨土法門阿彌陀佛建立四十八大願的核心是叫做正定必至涅槃願:若我做佛,十方眾生都能到西方極樂世界得到大乘的正定聚,快速地圓滿大乘的佛果。所以淨土法門是一乘法,說這個法門,也是釋迦牟尼佛最願意說的——六根愉悅、稱性而說的。以阿彌陀佛果地上的全體功德,就是他的法身香、他的般若光,透過這個名號的仲介,讓我們去念。我們每一念呢,就把阿彌陀佛的功德召喚過來,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就是完全地把阿彌陀佛的功德召喚過來,變成了我們自己的功德,這就叫香光莊嚴。這香光莊嚴是淨土宗非常有特點的一個概述,這個香、光是究竟圓滿的,以佛的法身香、智慧光,來莊嚴我們凡夫眾生的本覺因心——法身慧命
    一個念佛人為什麼他的種性高貴?《無量壽經》說,念佛者就是大乘第一弟子;阿彌陀佛發願:只要你信願持名,能得到天人的恭敬。你信願持名就能接觸到佛光,叫蒙光照觸。大家注意這個經文蒙光照觸。阿彌陀佛是大平等心,他放出的無量光是遍照法界,所有的眾生都能蒙這個光普照;但是要接觸到這個光明,不是所有眾生都能觸得到的。就是談感應,這個光在你身上能產生作用,是要用信願持名才能接觸到這個光;你不信願持名,接觸不到這個光的。就好像中央電視臺電磁波就在這裏的,如果你沒有電視機,或者有電視機頻號沒有對上,這個電磁波也不產生作用。在當下你覺得它不存在,但是它已經存在在這裏了,你怎麼使它產生作用——它的音聲、圖像能夠表達出來?你要有一個東西跟它接觸上,跟它對應上,才顯現出來。阿彌陀佛向整個法界輻射著他的慈悲的光明、願力,從比喻上來看,在這裏相似,所以我們要接觸到這個佛光,就是要念佛。那麼蒙光照觸這個光明一但接觸到,我們的身心就會柔軟。身體柔軟就是每個細胞都會啟動,身體就會健康;心一柔軟那就會慈悲,這種柔軟的程度超過天人——比天人還要柔軟。所以一個念佛人他平時身心柔軟,一團太和之氣,當然人際關係就會和睦,道德感就會好,大家都會喜愛。
    不僅一般的人恭敬,就是天上的天神,也會對這個念佛人恭敬不已呀。為什麼他恭敬呢?由於你念佛的時候,心光跟彌陀的光明融成一片了,可能世間人看不到一個念佛人自身的生命價值,但天神他能看得到。他就知道:哎,他全身放光——放著金黃色的光。其他不念佛人就沒有光,全身都是黑的。那麼鬼神是恭敬有光明的眾生啦——鬼神包括閻羅王的這些鬼族——都是看重道德的。世間人看中權勢、權位、財位,真正有眼光的人是看中道德的。這些權位、財富都是夢幻泡影,都是帶不走的;但你的道德、你的智慧、你的心光是能夠伴隨著你的。所以一個念佛人為什麼叫人中芬陀利花?佛不是隨便讚歎的,你一個信願持名的人,就是人中的白蓮華呀,稀有難得啊,現身能得到世間的吉祥如意。我們不要以為念佛只是送死的法門,一個念佛行人現世就能得到種種吉祥如意:家庭會和睦,事業會順利,智慧會開發,道德會提升,身體會健康。這不是世間得到利益嗎?世間你能成為道德君子,成為世間的大賢受人恭敬。
       這個念佛啟動良知良能。現在很多人他沒有道德感,良心都麻木了,這叫哀莫大於心死啊:心都死了,良知良能都死了。所以你看有很多貪官被抓了,被關了,他從來沒有內疚感,他不覺得自己犯了什麼事,甚至反而說:貪得比我多的人還沒有進來。他不服氣,這就是他沒有一念的慚愧心了,沒有懺悔意識啊。一個人不怕做錯事,犯錯誤是在所難免,問題是你犯了錯誤,你得要知道慚愧呀,內疚哇,悔過呀。現在連這個都沒有,那就是哀莫大於心死,嗚呼哀哉了。現在我們長期以來沒有一個宗教的教化,沒有道德上的一種價值的張揚,所以一切都是那種功利呀,發展啦。原來是搞階級鬥爭了,現在是搞經濟建設呀:階級鬥爭引發人的這種嗔恨了,經濟第一引發人的貪欲呀。這正是兩種根本煩惱——貪、嗔兩種煩惱,再加上”——愚癡、麻木,不知道善惡是非的標準。貪、嗔、癡三毒煩惱整個的在主導的話,我們個人很苦,這個組成的群體更苦。念佛能夠拯救個人,能夠拯救民族,它能喚醒良知良能。因為一切道德的準則、一切惻隱之心、好施之心、禮讓之心,是我們一切眾生本具的。這就是法,法是我們自心本具的。
    孟子也說:萬物皆備於我矣,反身而誠,樂莫大焉。”“萬物皆備於我,這跟佛教講的很相似啊,世間和出世間一切善法是我們自心本具的,我們向內心去求,樂莫大焉啊。不是向外求的,現在我們沒有儒、佛的教育,所以一切人都是向外求啊。求,最終你命中沒有,求也求不到哪;求得也很苦哇——向外求。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然後安分守己呀,知足常樂啊,把那種精神價值、把那種出離的解脫道,看成生命當中的真實的目標,它自然就會淡化對五欲六塵猛利的執著啊。這樣他才會過一個合理的生活,不需要追求高消費,不需要佔有過多的資源,那麼我們的世界就太平了。如果欲望都調得很高,都要追求高消費,那麼我們的資源是不夠的。資源匱乏,人和人之間,國與國之間,就會出大問題了。
    所以佛法對這個人類的貢獻——這種潛移默化的巨大的作用,無論用語言怎麼讚歎都是不過分的。可惜多少人不瞭解佛法的意義和價值。我們有善根聽聞,先解決自己的問題:先信願持名,自己香光莊嚴。自己香光莊嚴,點燃了我們內心的燈,再奉行無盡燈法門,點燃其他的,再點燃第三個、第四個,使我們無明長夜的這塊地方有一片智慧的光亮。那個人就得福了,國家得福了,地球得福了,整個三千大千世界也得福了。所以我們香光莊嚴,一定要自己如實地去做。
          
                                           ——摘自  20093月大安法師講《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 于廣州大佛寺


注:相關博文阿彌陀佛又名十二光如來知道自己的念頭——念佛”、 親友喻——念佛母子喻——念佛”、 “億佛念佛” 、念佛见佛以念佛心,入無生忍念佛心、念佛人 大勢至菩薩:都攝六根,凈念相繼  ”。

文章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