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分類

2011年7月8日 星期五

如何拜經

                                     来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 法師開示
居士您在講經當中,提到過做鈍功夫,如拜《無量壽經》,一字一拜,具體做法可否講得再清楚一點?
法師讀誦、禮拜、抄寫經典,都是修行的一些方法。拜經功德很大,所以我們常常說做鈍功夫,其中一個方法就是拜經。
拜的時候,一字一拜。稱念:一心頂禮《佛說無量壽經》。然後觀想一個字,比如第一個字——如,你就這一個“如”字拜下去。起來時,念一句佛號——南無阿彌陀佛。一心頂禮《佛說無量壽經》——“是”, 拜下去——南無阿彌陀佛,起來。一心頂禮《佛說無量壽經》——“我”,下去、起來……就這樣拜就可以。
每天給自己規定禮拜的數量,如果時間多,可以多拜一點。如果能夠把《淨土五經》拜三遍,正好十萬拜,對自己有好處。這就好像我們給自己的阿賴耶識一個一個字輸進資訊,資訊就在那醞釀、發酵,它就會慢慢地起作用。因為這些經文一定要經過咀嚼,經過回味,經過吸收、領會,才能變成我們的東西。這個過程一定要滲透進去,入到我們的心裏、我們的骨髓裏面去,這樣我們的正知正見就起來了。正知正見起來了,再聽那些非要清淨心才能往生,非要功夫成片才能往生,非要開悟才能往生,或者說西方極樂世界只是化生還沒有了生死等等這些現在流行的邪知邪見,你馬上就會有分別能力了。


2011年7月7日 星期四

淨土法門靠他力,就沒有自力的成分嗎

                                    来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法師答疑
  
居士: 臨終往生完全是靠佛力,所以都說淨土法門是他力法門。但是從往生的條件——信、願、持名來看,雖然有佛力的加持,但每一個條件的實現卻主要是自力,特別是往生的品位及持名的深淺,這也是自力為主。如何分判才正確,請法師開示。
法師:在往生這一點上是全憑佛力,純他力。在信願持名的過程當中,有他力也有自力。自力和他力的關係是“感應道交”的關係。
什麼是“感”,“感”是站在我們凡夫眾生念佛行人這個層面來說,以我們深信切願持名為“能感”,阿彌陀佛已經成就的四十八大願為“所應”。阿彌陀佛“所應”的核心是攝受一切眾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這是阿彌陀佛的願。我們順應這個願,發懇切求往生的願,我們眾生的願和彌陀的願透過彌陀名號為仲介,溝通、互動了,就“感應道交”了。
“道”就是清靜道,是佛與眾生同體的心性,它是可以交融在一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像兩個珠子,這個珠子映在那個珠子上,那個珠子映這個珠子上。眾生的心跟佛心也是兩個珠子的關係,互相輝映,互相包攝。
“能感”和“所應”都要同時具備。談“能感”的時候,當然由你自身善根的發動,至少你要相信淨土法門,要厭離娑婆,要執持名號。雖然有自力在裏面,但在橫超三界帶業往生上,不是靠你單純自己持名的功夫,而是在於你信願持名感通到彌陀的願力,是願力的巨大力量把我們橫超出去了,從這點來看,是全靠他力。所以我們不要決然地分別是自力還是他力,自他二力是互相交融在一起的。
蕅益大師說:淨土法門的特點全在“了他即自”。“了”是明瞭,明瞭全體他力就是自性之力。這句話有些難理解,我們用天臺“六即佛”的理論框架來幫助理解一下。
天臺家所講的六即佛”是:理即佛、名字即佛、觀行即佛、相似即佛、分證即佛、究竟即佛。一切眾生雖輪回六道,日處塵勞煩惱中,與覺體相背,然而佛性功德仍然具足,故名“理即佛”。眾生自性的力就是正因佛性,一切眾生都有這樣自性的正因佛性。
他力是“究竟即佛”階段的,通過修行已經成就的佛力。“究竟即佛”的佛性跟我們煩惱眾生的佛性,是同體的、不二的,所以阿彌陀佛全體已經成就的佛力,實際上也是我們自性本具的正因佛性的力量。
 

傳印長老會見香港佛教聯合會訪問團一行

                               來源:東林寺網絡部轉自《佛教線上》   發佈時間:2011-07-07  

  佛教線上北京訊 201175日上午,中國佛教協會會長傳印長老在北京法源寺會客廳會見了以智慧長老為團長的香港佛教聯合訪問團一行11人,雙方在輕鬆友好的氛圍中進行了親切交談。
  傳印會長首先對智慧長老一行的到來表示熱烈歡迎,並對香港佛教聯合會多年來為兩地佛教交往做出的巨大貢獻表示歡喜讚歎。
  香港佛教聯合會此次訪問中國佛教協會,一是為了向中佛協介紹新一屆董事會成員,二是為慶祝香港回歸15周年,明年擬在香港舉行相關的佛教活動。雙方就相關議題充分交換了意見。
  座談會由中國佛教協會國際部主任普正法師主持,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學誠法師,中佛協秘書長王健,中佛協副秘書長張琳、盧潯、演覺法師、常藏法師,中國佛學院副院長張厚榮;香港中聯辦協調部處長褚有奇、秘書李明;香港佛教聯合會執行副會長道平法師,常務董事寬運法師、演慈法師,秘書長宏明法師等出席了座談會。

座談交流

傳印長老在會見中發表講話

智慧長老發表講話

互贈禮品

合影留念
(責任編輯:慧海)

2011年7月6日 星期三

是誰撫平了母親們破碎的心?

                                                                     來源:《淨土》雜誌2011年第3     作者:慕蓮

        我們念佛小組裏有三位不幸的母親,都承受著老來喪子的悲哀。她們的獨生兒子都不是正常死亡:一位死於車禍,一位死於醫療事故,一位是跳樓自殺。年齡均是二十五歲。 
  她們的痛苦,各位做母親的,可以想像。其中兩位更不幸,失去兒子後不久,丈夫也離家而走。如果沒有彌陀的救度,她們很有可能已隨兒子一起走了。孩子自殺的那位母親,甚至已選好了跳樓地點。
  那她們目前的心態如何呢?
 那位想隨兒去的母親,剛到念佛小組時,活脫脫地一個祥林嫂,眼神直楞楞的,一遍遍地重複著不幸,一遍遍責怪著自己的不是,雖然我們很同情她,但時間久了,也有點怕聽。她曾告訴我,以前很要好的朋友怕被她騷擾,聯手機都換了。說實話,那時我在小組裏,看著她朝我走來有開口傾向時,也找個理由趕快溜了。唉,凡夫哪來真實的愛心啊!
  真正不舍眾生的,只有佛菩薩啊!只有佛不舍她,不躲她,佛在她最不幸的時候,走到了她面前,抱住了她。她遇到了熱心弘揚淨土的法師,教她念佛,還為其亡兒做超拔法會。她上了靈岩山,參加佛七,許多師父開示佛法給她聽。她還去重元寺的廚房幫忙,她奔波於各寺廟間;她又去了慈濟功德會,在那裏做義工,當許多孤兒喊她媽媽時,她笑了。她後來告訴我們:我失去了一個兒子,可多了許多孫子。
  她每週來兩次念佛小組,參加誦《無量壽經》,參加念佛,轉眼已一年了。現在的她,雖然還沒有從喪子之痛中完全走出來,但她新的生命已開始了人也有精神了。上次她來小組時,給我們看了她兒子十一歲時,在三八婦女節那天,親手畫給她的賀卡,做的很精巧,一層層打開,打開到最後一層時,十個彩筆書寫的字,跳入眼簾:只有佛,會給你帶來幸福。
“這是兒子留給我的話,我今天才在一個角落裏發現。”
“孩子,難道冥冥之中,你已有所指。媽媽今後聽你的,好好念佛,好好活下去。”
  那位被車禍奪子的母親,本是東北人,沒了兒子,丈夫離開了她,在一無所有的情況下,來蘇州投奔姐姐。還好,姐姐,姐夫對她很好,姐夫鼓勵她學佛,從此,她的生命有了寄託。
  她是去年下半年到我們小組來的。遇獲信心,遠慶宿緣,她與彌陀慈悲救度的法門非常相應。自己也非常精進地念佛,法義,在法師的開導下,漸漸懂得了淨土法門殊勝之所在。她現在的眼淚不為兒子流,不為自己流,只為彌陀流。每談到佛的恩德,她大大的眼睛裏總是充滿淚水,總是信心歡喜地說:我已得救了,我是彌陀的孩子,這念佛堂就是極樂世界,師父就是領路人,來帶我們歸故鄉的人,我現在很幸福。
  三位中最不可思議的是我們的善願居士了。八年前,醫療事故把個鮮靈活跳的兒子一下子給奪走了。她哭,她悲傷,她去了一個寺院,在那裏做義工,一干就是幾年。可何曾有一刻忘了兒子?直到她被彌陀找到。
  她來小組一年多了,在寺院生活了多年的她,非常有威儀。一來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自然就成了領眾敲人。她對法的渴求也很令人感動。她對祖師的言教身體力行,深信不疑,感應到彌陀的救度真實不虛。促使我寫此文的就是沒多久前,她講的一席話。
那天在師父客廳裏,她邊吃花生,邊笑著說:昨天去給兒子掃墓,我對兒子說了,媽媽這是最後一次來看你了。從今以後,每年的掃墓事,交給你的表兄弟了我再也不會來了。
  剝好的花生停在嘴邊,我們幾個呆住了。善道和我對望了一眼,她眼圈泛紅,我的心揪著,說不出啥滋味。不約而同地,我們起身握住了她的手。
  我說:只有阿彌陀佛的本願力,能拔去這最深沉的愛根
  善道說:本願之力是名號,不可思議的威神力。
  善願接下來的話更雷人:即使我現在念佛,能讓兒子活過來,我也不要了。我有阿彌陀佛,我有師父,我有蓮友,我還要兒子幹什麼?
我都要透不過氣來了,母愛雖然偉大但仍是“小我”的執著,慈悲大愛的名號面前,是那樣不堪一擊
耳邊是善道的聲音,她在背誦經文:“此皆無量壽佛威神力故,本願力故,滿足願故,明瞭願故,堅固願故,究竟願故。”
就這事,昨天在小組裏,我們作為討論題,讓大家發言。各位的發言都很好,其中善行的發言最到位:因為她已完全把自己交給了阿彌陀佛,因為她知道,她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同時也到了兒子,生佛一體故。
掌聲贊同!

( :張貼時原文題目有更改)

2011年7月5日 星期二

“得生與否”及“品位高下”

              來源:淨心居士博客    分類:淨宗法語

淨宗九祖蕅益大師

     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淺。故慧行為前導,行行為正修,如目足並運也。
  若信願堅固,臨終十念一念,亦決得生。若無信願,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銀牆鐵壁相似,亦無得生之理。修淨業者,不可不知也。
                                                      ——摘自藕益大師:《阿彌陀經要解》
                                                                                                                                                                                                              
譯文
  信願是智慧的行門,執持名號是修持的行門。能否往生西方淨土,完全取決於有沒有信願;往生的品位高下,完全取決於執持名號的功夫深淺。所以,信願為前導,執持名號是正修,二者如同眼睛與足的關係那樣,只有相互配合才能運轉。
  倘若信願能夠堅固,臨命終時,只要十念或一念,也能決定往生淨土;倘若沒有信願,縱然將佛號念得綿綿密密,風吹不入,雨打不濕,如同銀牆鐵壁相似,也沒有得生淨土的道理。修淨業的人,不可不知道這個道理。

念佛的日子裏你發現這些嗎

                                來源:新浪博客  作者:我心深處    分類:蓮友分享                                     
         念佛以來,你是否已經發現自己的改變?你是否覺得生活的意義已經另有打算?是否對自己有了一個新的認知?是否對身邊的事物有了新認識?是否覺得心裏輕鬆了,人生有定向了?是啊!不知不覺,我們的什麼夢想啊,喜好啊,心境啊,都已經不知不覺改變了方向。
    念佛的日子裏,你不知不覺不再想去靠近麻將桌子。再聽到三缺一,你會莞爾一笑搖頭拒絕。
    念佛的日子裏,生病了。你的思想裏不再只依賴醫生和藥物,慢慢地翻開了心靈,你不再對生命有過重的擔憂。為什麼 ? 心靈有依靠了!
    念佛的日子裏,有人說你是瘋子,是神經病。平時你會大怒然後風雨雷電,今天的你會突然輕鬆地一笑,心裏想:越是這樣的評價,越是覺得選擇是對的,越能體現你的信心不可動搖。
    念佛的日子裏,聽到別人顛倒是非,閒言碎語,平時會湊成一夥火上澆油的你突然變得沉默了,不想再去摻入其中。為什麼?自己不知道。突然覺得那些都不屬於自己。
    念佛的日子裏,在看到那些幼小的或變相的生靈。你會心生憐愛,不再覺得它們只是可秀可餐,不再認為它們只是任你戲耍玩弄的物件。甚至一隻螞蟻爬過,你都會驚異地說:天哪,差點踩到它們!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你學會對生命多了一些的愛和呵護!繼而為它們的生命感到喜樂。為它們無怨的生活感到敬佩!看到有些生靈被傷被食,你會因此心裏不安難過,慶倖自己幸虧念佛,不然來生還不知道是什麼災難和苦厄!
    念佛的日子裏,偶爾發現最心愛的人忽然心裏有了別人。回頭一看,你們曾經是多麼美好,一眨眼什麼都風吹雲散了,失去了。換做以往,你會心痛,今天的你為什麼會格外地平靜?看看這一切原本就不屬於我們!能伴隨你的,只是其中的喜怒哀樂酸甜苦辣鹹和貪嗔癡!
    念佛的日子裏,喜歡色香味俱全的你,突然一身素裹。丟掉以往覺得可以讓自己神仙顛倒的欲望,對食物要求淡了,不再挑三揀四,也不用那麼累地去選擇所謂的營養。衣裝素了,裸肩露背的潮流也沒興趣了。香水味沒了,再聞到時突然覺得變得刺鼻了。身材也不在乎了。對別人的指手畫腳變得平靜和冷漠。甩開酒瓶子,掐掉吞雲吐霧的習慣。外面的帥哥美女在你眼裏成了心裏的溝塹,不再想著要逾越,花天酒地的日子越來越遠。那些鈔票的顏色突然不再耀眼!忽然才發現:原來簡單一點,平淡一點是那麼踏實輕鬆和快樂。一個微笑,一句佛號,灑脫而過!為什麼?你也不知道。
    念佛的日子裏,你會突然想著:身邊的親人都來自哪里?我來自哪里?將來大家又將會去何方?在今生,你也希望,他們能和你一樣,看見這一切,尋找一個答案!
    念佛的日子裏,一切的欲望有點淡了。對物質需求變了心態,對心情的突發變得平淡,對外來的騷擾變的冷靜,對哀苦之人變得憂傷和友好。平時一毛不拔的你,突然拿出你的錢包,拿出你的心意放在那些人的手裏。看著一些痛苦不堪的人,你會莫名其妙地心痛和悲傷。這些不是裝出來的,是一種內心真情的表露。換做以前,你也許只是看一下表示同情而已。看著那些殘缺不全的人,你再也不會面露嘲色。看見那些有點骯髒的瘋癲人群,你再也不覺得他們可惡,反而覺得可憐可愛。看見那些欺負人的和被欺負的,你不會覺得那只是是非和無奈而已,你會明白那是前世今生的因果在迴圈。
    念佛的日子裏,再看見自己的爹娘,你的心裏突然找到自己該感恩的心。不是對他們呼來喝去,不再欲所欲求。不再覺得他們的付出理所當然,看到他們的白髮,你突然發現你還有很多想為他們做的事,想為他們做一點什麼。你不再因為距離和工作的理由來婉拒回家探親,你不再以為只要給錢父母他們就會滿足和快樂。阿彌陀佛!念佛讓你知道別人的真正所需。
    念佛的日子裏,遇到你平時最討厭的人。你會發現:他是一個很不錯的人,他狡猾是因為生存,他黑暗固執因為他業障深重,你反而覺得他可憐而不是可惡。他也許心直口快但是從不存壞心,他處事待人刻薄尖酸,你會看到他的無奈,他的話語往往中用不中聽,卻往往一直有深刻意義。遇到你喜歡的人,你會覺得,其實只是喜歡他的某個樣貌和為人處事。你所在他人身上喜歡的是因為你沒有的,而這一切,最終也都會隨著時間的消磨而漸漸的散去。這些你會覺得以前怎麼看不見。所以念佛不止讓你看見真正的自己,亦可以從一切事物或人身、它身,照見一切的本性和虛妄。這一切不是誰教會你的,而是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祂讓你知道一切的。還有很多很多你不注意的,沒發現的,都一點一點地在改變。在“南無阿彌陀佛”這句名號中一點一點地開明和卸掉。南無阿彌陀佛……
    靜觀世間:波濤過後,大海歸於平靜;風雨過後,大地歸於平靜;憂喜過後,人心歸於平靜。走過風風雨雨,嘗過酸甜苦辣,最終會感覺平淡最好,不追逐于風雲般的無常,在平淡中度日,在平淡中念佛,在平淡中走過如夢幻般的人生,輕鬆自然地邁向淨土,則生也安樂,死也安樂。
                                                                                                        ( 編輯:紫蓮)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福薄心浮的現代人如何能老實念佛

                                      来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法師答疑 
居士淨土宗祖師讓我們老實念佛。以前的古人比較淳樸,還能做到,但現在的人卻並非能做到這“老實”兩字。請問法師,針對現代人福德淺薄、心浮氣躁的根性,有什麼切實可行的辦法能讓我們做到老實念佛?
法師除“老實念佛”外還要加上一個“死盡偷心”,要把那些認為修行還要靠其他的法門可能更好、更殊勝的念頭要放下。在這個末法時代,我們既然知道福德淺薄、心浮氣躁,這樣的一個根性決定了我們靠自己的力量解決不了斷煩惱(即斷見思惑)的問題。見思惑斷不了,生死輪回就出不去。
對於我們來說,首先要解決出離輪回的問題。如果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還在這裏輪轉不休,後果是非常可怕的,這就叫輪回路險。那麼在解決輪回的這條道路上,唯有靠淨土的特別法門,仰靠彌陀願力,才能令我們這些心浮氣躁的眾生得以出離輪回,往生極樂
看清楚這個問題,再對生命無常、三界火宅有刻骨銘心的感受,慢慢地就會老實下來,就不再是這山望到那山高了。
所以祖師大德都要求我們,“死盡偷心、莫換題目”。死盡偷心,堅持念佛;莫換題目,慢慢觀照。這樣就能達到老實念佛的狀態了。

文章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