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分類

2012年1月6日 星期五

放下幾分就露出幾分清靜

                                                        來源:中國佛教淨土網   分類:(大安)法師開示
     放下我見,入佛知見,心裏才能坦然。
  放下攀緣,才能體會隨緣的自在。  
  放下假相,才能體會真相的微妙。
  放下文字戲論,才能悟到無字的真義。
  假傳萬卷書,真傳一句話。在家孝父母,勝過遠燒香,真能積德,才是學佛。
  從迷惑中走過來的人,才能知道覺悟的價值。
  從寒冬過來的人,才能倍嘗到太陽的溫暖。
  放下修行的時間概念,因為佛法是超時空的,時間的長短代表不了一個人的智慧!
  放下讀誦得滾瓜爛熟的經文,說的一丈,不如行的一尺,因為佛法的真實義是離文字相;覺悟、願力、慈悲、自信、智慧不是用文字來形容的,讀經的多少代表不了一個人的修行境界。
放下自以為是的修行經驗之談,成就佛道的方法八萬四千種,誰能強迫別人一定要走自己的路?前生造的業不同,今生遇到的緣分就不同,感受也不同,關鍵是果報現前,積啥因?啥想法?不要急於去否定別人。 
    放下別人與自己觀點不同的心中妄念,將三福,六度,普賢十大願落實在為人處世中,深信因果,入佛知見,離相修善,淨心才現。一個不能接受客觀現實的人,一個不深信因果的人,一個沒有菩提心的人,就沒有適應能力,就不能正視別人的反對見解,就是作繭自縛的人,永遠跨越不了“我”的屏障。瞭解別人是聰明,瞭解自己是智慧!
  放下能指導幫助別人就覺得自高自大的念頭,別人若因自己的話而受益,功不在己,而是他人的根基好,法緣成熟,有悟性才受益的。好為人師者,很多時候看到的是別人的錯處,欣賞的是自己的“才智”,佛法的真義是只講耕耘,不求收穫,真正修行人不見世間過。
    放下自己做的種種功德和善事,一切都是過去,過去的一切代表不了今天,今天的覺悟,也代表不了明天的覺悟,儘量每天把握好當下覺悟,願力相續,讓菩提心能起作用,將菩提心貫注在整個生命中!  
   放下自己曾經拜過哪位大德為師的經歷,大德的成就,代表不了自己的成就。
放下與多少位法師、活佛結法緣的經歷,法師和活佛的智慧和成就,代表不了自己能成就能覺悟,德行是人家的,我們借光沾了法師和活佛的名,可是自己若不虔誠修行,也是枉然!
  放下想讓別人認可自己的修行,心若為外物所牽,心就有恐怖有擔憂。別人怎麼想,怎麼看無所謂,自己遇事怎麼想是關鍵,勸自己不要老想做最好的,凡事盡心努力過,無怨無悔,發心真誠隨順自然而已。
    放下才有廣闊的胸懷,才能容納好與壞。
    放下才有清醒的大腦,保持平靜的心態。 
  放下才沒有傲慢心的升起,心放事不放,心中才敞亮,隨緣得自在,自性光明放!
靜中得見佛法妙,萬緣放下才知道! 

2012年1月5日 星期四

去極樂世界還得排隊嗎?

                                                                                              來源:弘願寺網站  分類:往生紀實
        我叫翟玉洪,最近親歷了一個‘零起點’往生的個案。所謂‘零起點’指的是故事的主人公之前對佛法一無所知,經我勸導,教他念佛求往生,才開始念佛,二個月後,便蒙佛接引,往生西方。再次印證:往生西方全靠佛願,對眾生沒有門檻,眾生順受佛願,專稱佛名,必得往生。
  大致過程是這樣的:
  來日無多 始抱佛腳
  楊建龍,男,42歲,家住哈爾濱市平房區。是我以前的老鄰居,從小一起長大。20112月末,他被確診得了黑色素瘤。5月份,我得知他的病,給他講過一次,勸他念佛求生淨土。9月份時已經病得很重,不能躺下,只能坐著。他知道自己的時間不多了,就主動打電話問我有沒有時間跟他見一面,我答應了他。當晚我到醫院看他。
  見到我,他就說:“洪哥,你幫幫我。”
我說:“想讓我怎樣幫你?
他說:“洪哥,你看我現在的應該做些什麼?
  “專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就是你最應該做的。”我這樣告訴他。
  “我這樣念佛能往生嗎? 他問。
  “你現在開始念南無阿彌陀佛,極樂世界七寶池就會生出一朵蓮花,這蓮花就是你的,到時候阿彌陀佛就持這朵蓮花來接引你到極樂世界。”我送他一張阿彌陀佛接引像,像上有5朵蓮花。
  花瓣標名
  917日,我去看他,他的家人說:“有個事告訴你,楊建龍說佛像上那朵粉色的蓮花是他的,我們問他你根據什麼說那朵蓮花是你的?他說因為蓮花上有他的名字——楊建龍。”
  我聽了以後就問他,他說:“確實是這樣。而且我見到蓮花的每一片花瓣上都有我的名字。”我告訴他:“這樣你就一直念下去,一定能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他非常高興。
  擔心蓮花遭搶
919日,我去看他時他有些擔心地告訴我:“我看到有成千上萬的人(應是幽冥眾生),都沒有蓮花,看我有,都要搶我的蓮花,這可怎麼辦?
  我告訴他:“你的蓮花誰也搶不去。”
  幽冥眾生欲搶蓮花,正是說明他們對極樂世界的嚮往啊,教他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大家一起往生豈不更好?
  往生要排隊嗎?
  920日,他問我:“阿彌陀佛接引眾生到極樂世界,是不是需要排隊?
  我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問,他說他知道在他往生的那天,有好多人要和他一起往生,所以才這樣問。我告訴他:“阿彌陀佛就像一個大磁鐵,你們就像一個個小鐵釘,那你說阿彌陀佛一來,你們是不是一下就被吸到大磁鐵上,跟阿彌陀佛走了?”他聽我這樣說心裏就踏實了。就這樣他踏踏實實念了一會,告訴我:“我好像進入到了極樂世界一樣!”我鼓勵他:“你就這樣念下去,一定能往生。”
2011112日早晨540分,楊建龍在醫院往生。我接到電話趕到醫院,同他的家人一起為他念佛,過了5個小時以後為他穿衣服,身體非常柔軟!稍後,遺體被送到殯儀館。出殯的那天,他的遺體已在冰櫃裏凍了3天,還是那麼柔軟
                                                        翟玉洪   黃寶新 整理
                                                 20111217

為何精力專注就昏沉,妄想多時卻精神?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法師答疑

居士我每當精力專注能念佛時就會昏沉,反而是妄想多時卻很精神。請問法師,這是怎麼回事?
法師眾生都有這種情況。有一個偈子叫:惺惺寂寂,寂寂惺惺。就是你在寂——寧靜的時候,還能有觀照的這樣一個觀力,也就是惺惺,心很清醒。同樣,你在觀的時候,也還能有止。這就是修行,就叫定慧等持、定慧雙運。
但是凡夫眾生有一個修行上的障礙,他一止的時候,就昏沉;一清醒的時候,就掉舉,也就是妄想紛飛。所以寂寂昏沉飛,惺惺就亂想飛,這也不對了。一定是惺惺裏面有寂寂,寂寂裏面有惺惺,這個是需要經過心性的訓練的。
所以當我們專注佛號的時候,能夠孤名歷歷,把這句佛號念清楚、聽清楚,這裏面就有止觀在裏面。念佛號不會念五欲六塵,這就是止。這句佛號念出來,我知道自己念出來了,也知道自己聽進去了,形成一種心、口、耳之間的內迴圈,這就是觀。止與觀,寂寂與惺惺這之間的這種關係,要慢慢體會,慢慢訓練。
     

2012年1月4日 星期三

念佛闖過鬼門關

                                                   來源:《淨土》雜誌 2011年第1    文:孟林香
       這是發生在湖南省東安縣的一個真實事例。
二零一零年十一月十五日,我去醫院陪一位準備動手術的居士,忽然接到了榮居士的電話,告知她外婆恐怕不行了,要求聯繫一些居士送她一程。我大致詢問了一下情況,得知她外婆住在醫院,已三天不進水米,脈象微弱,八字先生說她陽壽已無幾了(三天左右)。我想,為人助念往生成佛事大,於是找到準備動手術的居士說明了情況,請她另作安排,然後急匆匆打聽到小榮外婆要安歇的地方,站在從醫院到安歇處必經的地方等候。同時,一邊打電話,一邊托羅芳娥居士轉告其他蓮友。不一會,小榮居士的外婆從醫院抬回來了,只見一向非常慈祥、非常堅強、曾一度與我們共同繞佛的八十六歲秦玉英居士一反常態,兩手不停地亂抓,兩腳不停地亂踢,目露凶光,不停地甩打攙扶她的人,口裏痛苦地喊著“唉喲、唉喲”。
見此情景,我們馬上與羅芳娥帶來的居士們一起組班助念。我約了王義華、陳賓貴,我們三位居士先念第一班。我們從九點開始,一直念到十二點四十分,中途作了四次開示。此間,秦居士的情緒稍有穩定,能安靜地睡上幾十分鐘。接著,陳丙玉、羅芳娥、桂菊香及當地念佛小組的蔣燕雲居士等七八個人分別念第二班、第三班。晚上,我又與唐團長等七人念了一個晚上。第二天,念佛小組的人員包攬了白天的念佛任務,我與唐團長、王義華、陳賓貴、羅芳娥包攬了晚上的念佛任務。第三天依舊。三天的連續不間斷念佛、開示,秦居士不但沒有往生,身體狀況反而越加改善。第二天神志開始清醒,能認識人了,可用目光表達善意。第三天竟然有了食欲,開始說話、念佛了。特別是當居士們高興地唱起自編的《念佛歌》時,秦居士居然情不自禁地合掌,臉上洋溢著燦爛的笑容,向著阿彌陀佛聖像,向著每一個在場念佛的蓮友頻頻點頭,表達著她的無比感激、無比快樂的心情。
秦居士在這三天的神奇變化,不僅令我們這些自始至終為她助念的人深深體驗了阿彌陀佛大悲願力的不可思議,更堅定了我們念佛的信念決心,並且也自然度化了她全家十幾個不信佛的兒孫們。他們目睹不可思議的奇跡,說:想不到佛法真有那麼靈!他們由開始的冷漠、袖手旁觀、打牌、等著辦傳統的喪事,到最後主動承擔助念任務,短短三天時間,扭轉了在場的每個人的固有觀念!
阿彌陀佛大悲願力不可思議,阿彌陀佛救度眾生真實不虛。我們只有全身心仰靠阿彌陀佛,才能離苦得樂,才能永脫輪回,才能回歸我們本有故園,一生成佛,廣度眾生。  
   南無阿彌陀佛!

2012年1月3日 星期二

唯上智與下愚不移

                                            来源:大安法师博客   分类:法師開示
【都言念佛是愚夫,得作愚夫亦已夫。龍樹辯才還拙否,文殊智慧是虛無?主人底事憑居易,公據何人問大蘇?寄語聰明宜念佛,閻君應不愛之乎。】
                                                                       —— 省庵大師《勸修淨土詩》

    第二句“得作愚夫亦已夫”,你真正能成為一個愚夫愚婦,就了不起了。孔子也說“唯上智與下愚不移”,這句話用在淨土法門方面很貼切。淨土法門有兩種人最容易契入,第一種是上根利智之人,像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他們知道,簡單之法具有著大智慧,當下信受。所以淨土法門是佛無問自說,向聲聞人中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說,在菩薩裏面向文殊師利菩薩說。為什麼?上根利智之人能當下擔荷。
    再有一種能夠信受的人,再就是愚夫愚婦。“我什麼都不懂,但是聽說阿彌陀佛大慈大悲,能夠救度我們,我就靠上你了,拉住你了,抓住不放了。”這就能解決問題,因為信根紮得很穩,這就是大智若愚。就怕那些不上不下的,對這個法門最難信。能讀點書,能夠講點名相概念,但沒有大智慧,同時他又不肯降低到愚夫愚婦去自我定位,所以才常常半吊子水咣當響,最後還不如愚夫愚婦。
    清代有位居士,彭紹升居士,應該說在我們這類的人群當中,他屬於上根利智的了。他的家族都是大官員,自己也考取了進士,對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都很通達。在信受了淨土法門之後,他說了一句話,“從今以後我要到廚房、灶下去做愚夫愚婦,老實念佛。”
    修淨土法門,你只要老實下來,就能得到利益;如果一天到晚以躁妄心去打妄想,就得不到。

終日念佛為何無法往生

                                                                                      來源:中國佛教淨土網   分類:蓮友分享
         人們常說,終日念佛,為何無法往生?截流大師告訴你答案!
         截流大師洞悉淨業行人雖終日念佛,往生成就者鮮少的原因,對症投藥,婆心切切。往生未保的原因是:
  【愛樁未拔,情纜猶牢。唯貪愛能漂溺行人,障往生法。但情愛一分疏淡,則淨業一分成熟,於生死岸頭庶得解脫。
  今之富貴利達者,或貪粗敝聲色,不知苦本;或著蝸角勳名,不悟虛幻;或複愛殖貨利,會計經營,現在碌碌一生,將來隨業流轉。
  阿彌陀佛刹中依正莊嚴,無量勝妙樂事,不聞不知,從生至死未曾發一念嚮往之心;反不如窮愚困厄之夫,多能念佛,從冥入明,轉生勝處。故敬勸淨業行人具真實願,發欣厭心,視三界如牢獄,視家園如桎梏,視聲色如鳩毒,視名利如韁鎖,視數十年窮通際遇如同昨夢,視娑婆一期報命如在逆旅,唯以念佛求生淨土為務。果能如是,若不生淨土者,諸佛皆成誑語矣,願共勉之。】
大師的開示,確實點出了末世淨業行人的通病。真信願與心具內在同構,無真信切願生不起淨土厭離娑婆之心;無心亦不能圓滿真信切願心。

2012年1月2日 星期一

淨土宗弘法的道次第與四攝法(下)

                       來源:《淨土》雜誌2011年第5  作者:釋清淨
    (接2011年12月30日博文) 
第二部分 四攝法在弘法過程中的運用
第一,布施
1、財布施
我們到一個地方弘揚佛法、建立道場,千萬別化緣,一化緣就把人化跑了。別讓民眾一看到出家人,一看到建廟的人,就想到是化緣。到新的地方,尤其是佛法薄弱的地方,一定要多予少取,甚至不取。如果你在這個地方主持道場,你就在這裏多做慈善,多做放生,多看望貧困戶,關心弱勢群體。只有這樣,你才能在這裏安住下,攝化一方。
要多布施,出家人沒錢,就帶些佛珠、念佛機、計數器和對方結緣。皈依不要收費,免費給他皈依證。你有什麼就給他什麼,別積財積物,寺院裏供齋吃不完的水果就趕緊送出去,你送得越多,來得就越多。一個喜歡布施的人,他一定會有福報。一個索取的人,他就消耗福報,這是從因果的角度說。從心性的角度說,如來藏就有無邊的幻化力,你要什麼,如來藏就幻化什麼。你要願意,你希望,你發起廣大的心願要來利益一切民眾,於是你就有了利益一切大眾的能力,如果你希望獲得別人的照顧,那你也就擁有了被人照顧的條件。我們學佛的人要發大心,我要照顧天下人,我不要天下人照顧我,我有佛照顧就行了,我有三寶的加持。那麼帶著這份心啊,你去做事的時候,你就發現,你有分不完的東西。
2、法布施
能講課的多講課,講不了課的就請別人來講課。好多人害怕講法,說:講錯一句法,墮落五百世的野狐狸呢。嚇得很多人閉口不言,怕說錯。謹慎是很好的,但大家都不說也不行啊,那怎麼辦呢?就從簡單處說,我們就算講課,不要說講法。先講孝敬父母,這個沒錯。講聽領導的話,遵守法律,這個也沒錯。下一步就開始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導入講因果,從這個逐步提升。
一開始不會講,可以拿一本《覺海慈航》講,這個《覺海慈航》雖然簡短,一問一答,但是它的法非常正。就從這個基礎內容給大家介紹,慢慢培養因緣,自己和大眾也就同步進步了。所以法布施啊,就會獲得法。
像我們平常念佛的時候,很多人也求一心不亂,但是這個念佛一心不亂不容易啊。我們一般是一邊念著佛一邊就去想其他事情去了,但你發現講課的時候最容易一心一意。面對芸芸大眾,眾目睽睽,大家的加持力很大啊!你講課就不敢走神,你一走神就講不下去,在講課中修止觀非常快捷。在講課的過程中來修行,提升非常快,也是利己和利人同步進行。
面對大眾,把心安住到法義上,這就是止。在講的過程中去引申,去思想,去注意大家的感受。我們自己看經,只能簡單地看一句過一句看一句過一句,草草地過一遍,引不起這個甚深思惟。在講課中,面對大眾,就能無限延伸,就會把過去所看的書,所積累的東西,所聽來的,所看來的,全部在這瞬間迅速地整合過來,這時候就能把這個融會貫通做到極致,非常有效果。所以說,講一堂課下來,下邊無論坐了多少人,收益最大的人永遠都是講課的人。你給你的朋友同事講佛法,講著講著你自己就明白了,而且在講的過程中,你對三寶的感激之情、信仰之情、高山仰止的感覺霍然升起,對曆代祖師無限的感恩之心就起來了,就能把自己感染。當我們對三寶的這份讚美,這份恭敬心生起來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直接從佛陀,從祖師那裏接納他們無比的加持,所以要去做法布施。
3、無畏布施
一個人在生命中無論有多大的成就,他都會遇到很多的危機。遇到這種危機的時候,很多時候他就會找到出家人,找到學佛的人來探索探索,因為他已經找不到解決危機的辦法了,他就希望能從佛教中找答案。來找呢,你一定與他共抗風險,給他勇氣,無論他是有病還是他工作中遇到困難,你都要給予他相應的勇氣,可以推薦他去念某一部經啊,拜哪一位菩薩啊,都可以去念哪位菩薩的名號啊,都可以先推薦著。然後一定要告訴他說,只要你努力去做,一定可以解決問題,要給予他一些勇氣。同時要注意,要做後續的跟蹤工作,過一段時間就去問問他有什麼感覺,要鼓勵鼓勵,對那些生命中遇到困難的人要予以幫助。
當然,在幫助的過程中要防止掉進一個誤區,不要掉進神鬼的圈子裏去,不要動不動就說人家是冤親債主來索命之類的話。另外,也不要把自己弄成個看病的,除非你本身是個醫生。很多民眾有病了不去醫院找醫生,卻來找師父看病。來找,就要鼓勵他吃素、放生、念佛、誦經,但是要讓他去醫院,不要把看病當成主業。如果你對看病上了癮,病號就會排著隊來找你,這個可就麻煩了。我是個法師啊,我不能成了醫師啊,更不能當了巫師。
第二,愛語
愛語就是到哪裏去也不和對方起對抗,無論遇到誰都不要抬杠。抬杠沒意思,你就是抬過他啊,你也輸了。我們做弘法工作就和做營銷一樣,做營銷的人你把產品賣給他,把錢掙過來了就是成功的營銷人員。我們做弘法的人,你用言傳身教,來感化他,讓他信佛了,你弘法就成功了。你辯論辯得再好,你把他辯跑了,你弘法不成功。愛語就是要用柔和的語言來引導他,尤其是對初學佛的人。
 不過對另外一種人,該貶他的時候還是要貶他。他已經學佛多年,信心堅定但不好好修行,對於這種人,該批評的時候,決不能遷就容忍。一個居士,是一個領導幹部,他很少去佛堂聽課,和我喝茶聊天的時候,他就說:“好多居士還嫌我來的少?我能來就不錯了!”因為他學佛多年了,精研教理、教義,對佛法很有信心。只是學曆比較高,又當點小官,我慢心有些重。針對他的具體情況,我就說他:“你這句話,你說得是不是有點大?還你能來就不錯了?你算什麼啊?你官兒很大呢,你這個破官兒放在曆史長河中算個啥?縣誌上都留不下你的名字。你覺得你能來就不錯了?你不用來,你不來我還心裏踏實點兒,誰讓你來了?我說你學佛這些年了,你看講課的時候你不來,打佛七的時候你不來,喝茶的時候你來了,雖然你拿了這包茶來,我還真不稀罕。從三寶的角度,我是你的老師,不管我修行好壞,你得叫我師父。作為老師來說,什麼樣的學生是好學生呢?好好學習的學生是好學生。第一等的好學生是既能好好學習,又能做義工;第二等的好學生就是好好學習但是不做義務工;第三等是光做義工不學習;第四等就是既不學習,又不做義工,那就是不合格的學生。你呢,最多就算個三等學生,有時做做義務工,捐錢的時候出點兒小錢,修行的時候根本見不到你。”對這樣的要貶,要是還哄著他就是毀了他。一看他已經對法有信心了,就不能對他客氣了,要作為學生對待,嚴厲地要求他,布置作業,要管得嚴一些。
第三,利行
利行就是說,對於信眾的正當的事業要支持他,但是不要參與到商業活動中,已經出家的人千萬不要參到經營活動中。曾經有個居士開了一個素食店,因為搬遷,搬到一個新地方,知道的人少,我就支持他,去他的素食店開辦幾次佛教活動,讓大家知道這裏,把人氣帶起來了,我就立刻撤出了。也遇到過居士辦敬老院,經營狀況不佳,我就幫她在那裏建一個佛堂,建一個助念的房間,把佛教臨終關懷的理念注入進去,達到具有佛教特色的養老院模式。當她的危機過去,我立刻就撤出了。
不要牽扯太深,否則他會產生依賴心理。利行就是要廣做利於他人的行為,這個利他的行為更多的是體現在培養他的成功的能力。
第四,同事
同事就是要和信眾有同甘苦共患難的精神。對於僧人來說,面對信眾,要讓他感覺到有一個群體、一個團隊可以做他們的依附。
有一個居士,突然受傷了,她的經濟條件不好,當時身上的錢不多,我就拿了2000塊錢,支持她一下,去看看她。那居士後來就跟我說:“一看到師父這個舉動,我們心裏就有種安全感。”
每個人在這個世間,都有種不安全的感覺,都害怕被孤立、被遺棄。有人遇到困難,我作為三寶的代表,去支持他一下,他立刻就會感覺到三寶真的可以信賴,將來我遇到問題的時候,遇到危險的時候,師父也會幫我。還有一個居士,開車撞傷了別人,老太太住在醫院裏,她就很害怕。我說:“你不用害怕,已經這樣了,我們一起來解決,我們誦經、念佛、放生回向給她,讓她早日康複。其他事就交托醫院,不就是錢的問題嘛,賠就是了嘛,我來發動大家捐款,沒問題的,這個你不要擔心。”因為她是個獨身女孩子,我們這樣一表態,她心裏一下子就踏實了。我們出家人,承受著居士的供養和護持,當居士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要在第一時間站出來,對他表示支持和關注。要讓信眾感覺到,三寶與大家同在,不會漠視大家的困難不管。我們之所以能在這裏安心修行,來源於大家的護持,我們吃的飯、穿的衣都是廣大信眾省吃儉用,把自己不舍得用的東西給拿到寺院,把自己不舍得吃的菜供到寺院,把自己不舍得化的錢拿到寺院。作為三寶的代表,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來和大眾一起對抗風險。大眾有時候需要的只是一句話、一個承諾、一個信心,給他個信心,三寶的親近和合的形象也就建立起來了,一個互助聯盟也就建立起來了。有了這個基礎,到哪裏去弘法都會受到民眾歡迎和接納,到哪裏都有一批信仰堅定的信眾和你一起從事弘法利生的偉大事業。

文章存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