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分類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學佛需要有正知見

                                                           來源:大安法師博客   分類: 法師開示

        
         學佛,在八正道裏面,首先要有正見。知見的問題,是我們學佛,邁好第一步的先決前提。作為弘揚佛法的法師來說,那首先自己要把知見擺正。但一談到知見問題,它確實是很困難的事情。對宇宙人生的這種實相的把握,實際上也唯有佛菩薩才能夠以他們的現量親證來把握、來發現這個真理。我們一般人如果在心意識邏輯範疇內琢磨的話,都是越推越遠,南轅北轍。
    所以建立正確的知見,還是要以信心作為前導,解行並進,然後去深入經藏,理解佛經的如來真實義。當然,如來真實義就象浩瀚的大海一樣。這種理解的程度也有淺深的不同。但,無論是淺深不同,但它就好象這個容器舀出來的水,應該是大海裏的水,它有鹹味,等同一味的,不能是其他味道的水;或者說,它是兌了很多水的牛奶,但它最終也有點牛奶的味道,不是其他的味道,就是不能變味。所以這個過程,都應該採取“述而不作”的方式,這個態度實際上也是孔子治學的態度——述而不作。“述”就是“主述”聖人的教化,“作”這個事情是聖人的事情,“述”是賢人的事情。
   我們這個時代的弘法人員,大多數也都是凡夫的身份,不是聖者的身份。所以他如果不能認知這一點,他要去作,就是他要去造作,他要去建立一套自己的東西,就會有很大的風險。所以,我們強調一個法師,在這個時代,一定要老實地給自己定位,那就是“述而不作”。這樣,我們就能夠把如來真實義,傳達出來、轉述出來,也讓眾生建立這樣的一個佛法這樣的正確的參照系。從中,就是我們說是個“轉凡夫的知見為佛的知見”。這在佛門裏面,就用“轉法輪”的這樣的一個比喻。佛是把自己的證悟的真理,轉到眾生的心裏去。
   但,往往還是有一個風險,我們一般的人去看佛經,佛經是由清淨心流現的、智慧的名文。文字般若是從實相般若裏面出來的。那實相般若、文字般若都是清淨的,離開生滅的心顯現出來的。
  那麼,我們凡夫眾生以生滅心來猜度如來真實義,這個不生滅的智慧都成了生滅的情識了。它又會出現這樣的風險。那怎麼辦呢?還得要借助那些有深刻證悟的、這些祖師的言教,來作輔助。比如我們在淨土宗的弘揚當中,我們就把淨土宗歷代祖師的著作,也以“述而不作”的方式,表現出來。所以,由此你看我們東林寺的弘揚佛法的宗旨就是以“淨土聖言量”與中國十三代祖師的理論作為參照系。就是把“主線”和“輔線”建立起來之後,配合“解行並進”。我們凡夫眾生由於我們分別煩惱太重,雖然沒有智慧,但是如來的智慧我們是本具的。
   那怎麼把我們本有的這種智慧顯發出來呢?還是要去念佛,只要在我們的生滅心裏面,安頓一句萬德洪名,就能轉凡夫的知見為佛的知見。你可能開始對佛經、佛理一點都不瞭解,但你念佛念久了,至誠懇切了,就會暗合道妙、曉悟無生。慢慢我們的知見就會趨向於佛的正見,佛的正見實際上就是大乘的中道的正見。首先是親悟到諸法的空性,然後從空產生的妙有,這個空有不二的這樣的一個知見,就是正確的

文章存檔